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浏览量:77

发布时间:2025-04-09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是思想认识问题,更是实践行动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正确政绩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一、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党性是党员干部的灵魂,是正确政绩观的基石。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加强党性锻炼,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通过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确保政绩观不出偏差。

二、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制定政策、谋划项目、推进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群众需求等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搞主观臆断、不盲目跟风。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把工作做到点子上、落到实处,创造出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的政绩。

三、牢记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要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成为创造政绩的主体力量,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