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市强科技行动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164     |      发布时间:2024-10-20

在全市强科技行动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副市长 郭存杰

(2024年9月24日)

同志们:

经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今天下午,我们召开全市强科技行动调度会议。主要基于四点考虑:其一,习近平总书记9月13日视察甘肃,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新指示、提出了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科技改革创新进行了战略部署,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其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今年以来,相继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全省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会议进行密集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强科技”行动也非常关注,近期多次询问指标、研判形势、调度推进,并就一些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需要从速推动落实。其三,来平凉工作已经三个多月,借这个机会,同大家来一次正式会面,做一次深入座谈,交流工作思路想法,探讨创新现实路径。其四,三季度即将结束,从省上通报情况来看,我们承担的部分指标还有欠账,需要及早着手、查漏补缺、锻长补短,力保年终高质高效交账。

刚才,岳晟同志通报了全市1-8月份强科技重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就挖潜补欠讲了意见,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泾川县、庄浪县、市财政局、市工信局紧扣重点指标任务完成做了发言,谈了工作补欠意见,其他县(市、区)提交了书面材料。总体来看,大家对情况掌握全面,对问题差距分析得准,提出的措施很有针对性,希望立说立行、说到做到。下面,我结合近期学习思考和了解掌握的情况,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科技关乎全局,要在认识站位上再提升。重点从国家政策、省上部署、市情实际三个维度,谈3点认识。

一是国家战略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涉及到创新的有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发展、区块链技术、量子科技,足见分量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比如“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等等。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工作,也是必谈创新、必论科技、速看一些高科技企业,三次视察甘肃都对促进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也着墨颇多,《决定》中直接或间接涉及科技、创新任务达100余处,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将科技和创新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二是省市部署对科技创新的摆位布局之重前所未有。今年以来,胡昌升书记、任振鹤省长先后亲自主持召开全省强科技行动工作推进会议、省委科技委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围绕创新平台强基跃升、关键技术攻坚突破、创新主体扩量提质、科技人才成长集聚、成果转化贯通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增效六大任务,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型省份。市委、市政府也将强科技行动置于“四强”行动之首,首责首位推进。王书记、白市长多次就实施强科技行动、推进科技创新做出批示指示。特别是在五届市委九次全会上,提出要对照三区一城市”打造目标,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强化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取在科技创新赛道上实现赶超进位。这既是对标“三新一高”要求,践行科技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事关平凉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更是非抓不可、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三是平凉发展对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之急前所未有。创新是当前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平凉正处在蓄势待发、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发展阶段,关键驱动力是科技创新,首要突破口也在科技创新。2023年我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仅37.96%(居全省第11位),远低于全省48.83%。作为一个科技基础较好、资源比较丰富的市州,我们这个水平应该说是不相称的,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对经济增长起到一个突破性的撬动作用。从产业发展来看,无论是省委赋予的“三区一城市”建设打造,还是促进全市重点产业链提速增量,培育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都需要大量科技型企业的进驻孵化,需要强力的科技创新来赋能支撑。特别是当前牛、果、菜等重点产业陆续进入平台期、瓶颈期,一些关键技术突破上如果迟迟不见行动,将长期陷于低端运行泥沼,很难向高层次迈进。只要各级各方面再加一把火,再助一把力,再引爆一些新的燃点,一定会在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个大的裂变。

二、工作喜忧参半,要在补短补缺上再加力。总体感到,平凉科技创新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活力、有实绩有实效。但堵点痛点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亟待补齐。

一是工作成效趋强,但“重点指标有差欠”的问题很是突出。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各级各相关单位围绕“强科技”行动任务落实做出了积极努力,多项指标提升进度较快,部分指标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截至8月底,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14%、121.2%;平凉工业园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预计完成任务的144.29%;华亭技术合同成交额、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已完成全年任务;庄浪、平凉工业园区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已完成任务的120%和183.4%;泾川、平凉工业园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完成任务的200%和180%)。但从全省横向来比,排名靠后的现状没有改变,省上纳入考核的11项“强科技”行动重点指标中,有7项完成量处于全省10名以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存量两项指标垫底。从各县(市、区)纵向来看,工作推进不均衡,措施不够有力,重点任务、主要指标完成差距较大(高新技术企业存量普遍较低,华亭完成率50%、崇信完成率40%;崇信“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量还未破零)。这其中,固然有客观外因,但最根本的还是工作落实层面的问题。对我们来讲,越是硬件基础不足,越要打破常规、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如果自甘落后、因循守旧,就真的只能落后于人、无所作为了。

二是成果转化加速,但“藏在深闺人未识” 的状况还有不少。去今两年,先后攻克了一批制约发展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庄薯5号”、“灵选7号”、“大柳煤矿“三软”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节流管式蒸汽疏水阀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等一批高价值科研成果;15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8.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1.73亿元相较增长97.78%,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但大部分企业对市场趋势缺乏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研发推广力度不大,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衔接上还有不少问题,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很多科技成果还没有从实验室走出来,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没有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是平台主体增多,但“只长骨头不长肉”的情况比较普遍。截至8月底,全市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个;成功培育各类创新主体299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5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培育、推荐、认定省级星创天地19家,组织申报省级科普基地21个;落地建成平凉工业园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服务站、灵台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服务站、南开大学—庄浪县丹参产业博士服务站、庄浪县蔬菜专家工作站等4个高端人才服务站;天津市农科院平凉分院及蔬菜、平凉红牛专家工作站也组建在即。但从成色来看,90%以上的没有设立专门研发机构,80%的企业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超过半数没有开展研发活动,有研发活动的经费支出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乏力,几乎无法形成持久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四是投入有所增加,但“真金白银未到位”的现状亟待改变。截至8月底,泾川、崇信“财政科技支出”完成量不到30%,华亭、静宁、平凉工业园区完成量还在50%左右徘徊,虽然较往年同期有所进步,但同全国以及周边做得比较好的市州相比,我们仍然差距很大。当前,市级财政科技支出仅完成46.9%,而兰州、酒泉、张掖、定西、临夏等市州完成量已接近我市2倍。我查阅了近三年的全省、全市以至于各县(市、区)指标完成情况,就“财政科技支出”单项指标来说,投入总体偏低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状态。但我们在这个普遍状态中依然处于后进层次,这也是造成我市科技创新实力和强科技考核排名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四季度在“财政科技支出”问题上不拿出有力有效的措施破解困局,继续“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强科技指标晋位基本无望。

三、任务繁重艰巨,要在攻坚突破上求实效。重点抓好5方面:

一要聚焦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发展。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建立科技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要畅通渠道。科技、工信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完善科技成果的供给、交易、落地机制,积极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形成“企业出课题、院所搞攻关”“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模式,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无缝对接。要紧盯重点。加快能源煤化、平凉红牛、静宁苹果、智能制造、绿色建材、中医中药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支持与全市重点产业关联度大的各类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尽可能就地转化,解决好转移转化“两张皮”的问题。要强化激励。众所周知的美国拜杜法案,它的基本逻辑就是转化人一旦把发明人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他将拥有三分之一的知识产权,另外三分之一归投资者,三分之一归发明人,从而使美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取得了很大突破。我们也可以探索在科技成果落地机制中突出转化人的作用,通过利益挂钩和经济刺激推进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市科技局要在这方面考虑提出具体意见,进一步加大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力度。

二要聚焦技术攻关,放大创新功能。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抓课题、搞攻关。要紧扣国家战略实施选题。包括“双碳”战略、黄河国家战略、粮食安全战略等,我们既有特殊功能,也有基础优势,要精心选择一批低碳转型、生态环保等攻关题目,加快建立技术攻坚责任制,加大资源投入,集中精锐力量,抓紧开展突破攻关,争取创造出有价值、能应用的创新成果。要紧扣重点产业发展破题。整合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资源,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和产业联盟体系,围绕打造“三区一城市”,重点在现代煤化工、煤电、镁基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牛果药提质升级、农业优势资源多层次利用、文旅康养融合、农牧特色产业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重大项目布局,破解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瓶颈,推动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实现新突破。要紧扣供需对接责任答题。进一步完善行政、技术“两条线”责任体系,探索实施“地方负责制”“部门负责制”科研攻关模式,确保科研任务匹配发展需求,争取年内实现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的科技重大项目数量比例达到70%以上。

三要聚焦平台搭建,形成硬核支撑。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创新平台汇聚,实现投入集中、产出集中。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在三类平台建设上再探索、再整合。要提升产业创新平台层级。紧盯国省创新平台培育计划,紧扣煤炭、平凉红牛、静宁苹果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争取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布局;要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水平科研机构在关键产业领域,组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甘肃医学院、平凉红牛研究院等布局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年内,全市6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要建立起企业研发机构,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要加大功能服务平台效能,要抓住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服务平台,为创新资源要素高效流动、集聚转化提供支撑。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建立一批常设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一批产业指向明确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孵化创业服务,最大限度集聚科技资源,促进产业耦合联动。要增强协作交流平台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队”的战略合作,加强与兄弟市州的区域合作,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不断提升引进消化和吸收创新能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关键技术,打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持续巩固“双招双引”成效,加快组建天津市农科院平凉分院及蔬菜、平凉红牛专家工作站,集聚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四要聚焦创新主体,激发企业活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发达地区,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包联企业、工作专班和“六必访”制度,进一步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增活力、添动力。要扶持“大块头”。坚持“一企一策”跟踪辅导,综合运用研发后补助、项目支持、科技创新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优惠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三高”企业遴选培育工作,力争年内培育首批“三高”企业2家,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年内必须达到203家以上。要育好“专精特”。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助力企业深耕一域、做精专长,在市场、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借船出海”,尽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今年,全市要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2户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企业各10户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90家以上。要创出“名优新”。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加速成果转化,在智能制造、绿色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中医中药等领域推出一批高质量新产品。

五要聚焦创新投入,夯实创新基底。为科技花钱,是打基础利长远的,这方面不能算小账,要算大账,该花的钱必须花。各级各相关单位要发挥好政府投入引导作用,促进科技与财税、金融、商业、产业政策衔接配套,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加快解决“钱不足”的问题。要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要紧盯市本级“财政科技支出”考核要求,积极做好沟通衔接,对照考核指标要求挖潜补欠,确保指标应统尽统;各县(市、区)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科技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年度科技支出增幅达到要求。年底,市、县(市、区)和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达到1.82%、0.88%、4.3%。要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市科技局要会同工信、教育、发改、统计等部门,对市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拿出补欠意见,确保完成考核任务。各县(市、区)要加强本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指标任务的跟踪、分析、研判和对接,增强统计数据精准度,做到应统尽统。2024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力争达到2.07亿元以上。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投入融资机制,从项目推荐、贷款贴息、融资担保、产权质押等环节突破,多渠道解决企业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年内,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0.5%以上。

四、责任重于泰山,要在狠抓落实上见真章。科技创新工作覆盖面广、关联度高、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要树牢系统观念,铆定目标,各负其责、合力推进。

一要主动作为担事。市直各部门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扛好行业管理指导责任,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目标任务不能一分了之,差距问题必须跟踪落实到位。各县(市、区)要扛起主体责任,对年度工作任务,要细化量化,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各自的重点任务、重要指标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样的位次,要心中有数,对有差欠的工作该怎么弥补,要有可操作、能见效的硬招实招。主要负责同志要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亲自研究谋划,带头协调攻关。

二要系统思维谋事。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解决好各领一摊、各自为战问题。推动科技管理流程再造、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科技部门要统筹好、规划好、实施好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协调和管理职能,发改、工信、招商等部门要做好科技规划、重大科技型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等工作,税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为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实施与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农业农村、水务、林草等部门要突出技术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三要创新创造想事。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吃透用好中央和省市关于科技经费管理、制造业可靠性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转化运用等各类科技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要立足市情、县情完善项目指标考核管理、创新平台提升打造、科技成果评价转化等方面政策措施,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支持科技创新。要坚持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协同发力,强化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让科技创新有更加坚实后盾支持。

四要竞相争先抓事。各级各部门要置身全局、向优者学、与快者比、朝高处攀,力争一年一变化、年年有进步,实现横向有赶超、纵向有跨越。市科技局要对“强科技”行动重点指标建立排位通报制度,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市直相关部门要紧盯各自承担指标任务,加强对本行业领域的工作指导,加强与省上对口部门的衔接沟通,既及时掌握全市工作完成情况,又精准了解其他市州的增量位次,争取工作主动。各县(市、区)要聚集各方资源,在短板弱项上求突破、争进位,提前研判工作进度,对达不到进度要求或预计指标出现异常、欠账较大的,要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尽力弥补。

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来源:平凉市科学技术局)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