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35 | 发布时间:2024-07-21
近年来,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围绕全县生态茶、冷水鱼、中药材和蛋鸡养殖“3+1”主导产业链上中下游,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市场”模式,引导有条件的村(社区)通过村企合作等模式多形式创办强村富民工坊,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促农增收。
一、紧扣第一要务,多形式“建”。按照“县级统筹、乡级实施、村级主抓”的原则,依托农村闲置学校、房屋、党群服务阵地、易地扶贫搬迁点门面等资源,鼓励引导全县105个村(社区)根据生产方式、产业特点的不同,分别组建原料加工式、订单生产式、劳务服务式、技术服务式、电商直播式、定向招工式等6类强村富民工坊,进一步拓宽联农带农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做好做优。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强村富民工坊24个,其中,原料加工式工坊10个、订单生产式工坊5个、劳务服务式工坊5个、技术服务式工坊3个、定向招工式工坊1个。
二、强化要素保障,多渠道“扶”。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培育举措,全面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领致富能力建设,积极动员村(社区)班子成员和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全面落实场地新建、场租、设备、岗位、就业、保险、融资、评优、人才等补贴,为工坊建设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大力推广应用“乡村振兴贷”“强村富民贷”,对新建工坊提供最大优惠力度的信贷支持,并同步落实好县级财政补贴,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创建强村富民工坊,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今年来,全县强村富民工坊共培养管理员33人、技术员70人、业务员369人。
三、健全工作机制,多举措“激”。建立评估定级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农业农村、人社等部门,每年从工坊产值、促农就业和集体增资等方面对工坊进行评估定级,并落实对应激励奖补政策,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资。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入股有股金、管理有薪金、管好有奖金”等模式,将工坊收益与村集体、村干部、农户利益进行捆绑,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建立激励机制,定期通过“梵净山红”“微视x”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广播电视等,以文字专栏、视频宣传片等形式对工坊成效进行广泛宣传,奋力营造勤劳致富、创富带富良好氛围。今年来,共推送展播各类文字、视频宣传内容30余次。
四、突出资源优势,多产业“推”。依托龙头企业发展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资源”模式,创办全国最大的淫羊藿育苗育种基地强村富民工坊940亩,每年育苗2000万株,常年解决200余名群众在基地就近就业务工,每年带动群众增收600余万元。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通过“统一苗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模式,创办x村富民工坊,建设优质蔬菜种苗繁育基地与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共1000亩,老酸菜年产量可达300万瓶,带动群众务工20余人,发放工人工资10万余元。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创办茶叶加工强村富民工坊5个,带动群众就业204人,促进务工群众人均增收3900余元。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