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9
发布时间:2025-04-0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是,也是咱们XX土生土长的儿女。今天能站在这里,以引进人才代表的身份发言,既感到荣幸,又满怀感恩。我的故事很简单,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分享我与家乡这场“双向奔赴”的故事,但每一步都印证着一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一个词:选择——远方的理想,抵不过脚下的热土
2023年,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一个重要选择:一边是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另一边是家乡人才引进的召唤。许多人问我:“为什么放弃顶尖学府的深造机会”我的答案,藏在记忆深处——是XX的山风、稻田,是赧水河畔的烟火气,是故乡校园里孩子们仰望星空的眼神,更是父母送我读书时那句朴素的叮嘱:“学成了,别忘了回家。”物理学教会我用公式计算引力,而家乡的山水人情让我明白,有一种引力叫“根脉”。正如苏轼所言:“此心安处是吾乡”,是的,我曾向往过“北上广”的繁华,但最终发现,家乡的讲台,才是我理想的扎根之地。在XX,我带着学生用物理实验模拟白马山发电厂的风力智慧,用牛顿定律解释家乡风雨桥的力学之美。当孩子们的眼睛因为知识而发亮时,我明白:教育,是让家乡的星空更璀璨的薪火。
第二个词:成长——人才与沃土,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有人说,小县城容不下高学历的抱负。但我想说,XX县委县政府用行动打破了这种偏见。回到XX的这两年,我深切感受到家乡对人才的珍视:从人才补贴到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的教研平台;从学校安排导师传帮带,到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的同志亲临出席我的婚礼……所有的政策不是冰冷的条款,而是让梦想扎根的沃土。也让我真切感受到,这里不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而是“主动而为之”的深情托付。更让我自豪的是,我和同事们用“翻转课堂”点燃了山里娃的科学梦,当学生说“老师,我想成为下一个魏源”时,我看到了XX未来的无限可能。更让我感恩的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不仅找到了事业的方向,还遇见了生命的温暖。我的爱人,是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我们相识相爱,就在今年正月里举行了婚礼。此后,他守护生命,我播种理想,我们就在XX把家安下,因为这里既有清晨课堂的琅琅书声,也有傍晚赧水河畔的烟火人间。
第三个词:呼唤——此心安处,是吾辈奋斗的原乡
XX有“早安”的温暖,更有“奔跑”的激情。这里有袁树雄老师用音乐让世界聆听的XX故事,有县委县政府百万重奖人才的魄力,更有130万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的XX,既是赧水河畔的桃花源,更是创新创业的星辰大海,正以开放的胸怀呼唤人才到来、游子归来——它需要更多青年才俊,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把实验室建在产业升级的车间里,把爱情和家庭安在灯火可亲的街巷中;需要我们每一个XX人,用所学所长反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最后,我想用艾青的诗句与各位共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携手,把心安在XX的山水之间,把梦种在家乡的未来之上!谢谢大家!
点赞 6
收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