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89 | 发布时间:2024-07-11
本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期教材研发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出现的问题,安排下一步教材开发工作。我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学校研究中心从立项研发教材目录、样章、初稿三个方面工作进行了统计,截止到xx年x月x日,共收到初步完成材料xx门,有xx门教材未交。部分项目组还提交了详细的开发方案,对人员分工、编写进度作了详细安排。
从提交材料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各项目组对工作都有系统设计。编写工作有明确的规划意识,大部分教材在开发前经过了研讨,先确定编写人员及分工、工作进度,随后又对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研究了教材目录、体例样章。系统的工作规划和科学研究,让编写过程能有计划、分步骤、按条理推进,整个编写工作效率高,团队作战,短短几天时间已经基本成稿。
(二)教材体例设计基本能体现职业性。本次立项教材以专业课为主,教材基本都能以项目任务体例进行开发,在情境导入、知识组织、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能进行专门研究设计,在教材目录设计上采用动宾式,教材内容适应学习规律,尽量支撑行动导向性教学组织需要,有利于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三)教材内容组织能体现岗课赛证对接、思政融入、职业素养渗透等基本要求。从完成的教材初稿来看,在内容编写上能尽量选取最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新工艺等代表性的主题入书,能进行系统性思政内容融合设计,开展经典文化传承、职业素养的植入等,在表述上采用文字和恰当的图表搭配,对拓展内容部分设计二维码等表述方式。
二、存在问题
(一)工作过程缺少调研实践,来自工作一线的情境、流程、标准、案例不丰富。
教材第一段安排是“先有后优”的工作思路。为此,大部分教材基本上先追求成书随后再优化各环节,于是基本缺乏对接行业一线的实地调研,在体例设计需要大量引用情境、案例、标准的环节,采取了先借鉴已有教材的做法,不够充实和鲜活。
(二)编写过程缺少研究创新,教材特色不明显。
部分教材停留在照搬别人的思路,不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缺乏用户思维,没有明显的创新,陷入沿袭旧教材。或者学科体系明显,项目、任务只是套了个形式,并无设计。或者只是形式上的项目任务,不能真正做到基于工作领域活动的教学情境转化。
(三)部分教师缺少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
部分参编教师缺少工作经验,在教材编写工作缺乏课程教材等相关概念支撑,编写材料停留在一份教案的水平。教材组织内容单一、表述口语化,缺乏高质量的图表等形象化表达方式。
总之,目前存在教材编写质量不高,有些团队基本是拼凑完成了文字稿,部分团队进展慢等问题。
三、后续要求
(一)各小组加强工作调度。
1.形成校企合力。通过进一步明确企业参与者的任务分工,召开面对面研讨会、线上征询意见等方式,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调用行业、企业参与力量,形成来自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充分参与到教材建设全程的机制。
2.实施一线调研。根据教材开发需要,安排进入工作现场,采集来自一线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情境、工作流程、生产工艺、职业标准等,收集来自一线岗位的教材编写素材。
3.集中研讨。针对教材编写的关键技术环节如:典型任务转化教学情境,工作过程转化内容组织、岗位职责转化评价标准等进行集中研讨,开展专门技术攻关,集和资源和智慧进行集中突破关键点、难点问题。
4.发挥主编领导力。主编需充分把握教材的开发进度,关注开发过程的重点难点,及时协调与突破,积极组织召开小组会议,交流进度、整合资源、集合智慧,提高教材开发整体水平,按时完成开发任务。
(二)加强研究,突出教材特色。
1.研读标准。研读专业最新教学标准、省级教学指导方案以及相关课程标准。研究相关技能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相关职业技能大赛比赛标准,论证教材编写项目任务,进一步优化确定教材目录。
2.找准示范。对标教材成果奖教材、十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等一批教材样本,研究优化教材体例、结构、表述、特色等维度,研究适合本学科的最佳教育教学设计,优化设计教材体例结构,突出教材特色。
3.长学制建设。本轮次教材开发适逢省内启动5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改革,市面上适应5年一贯制培养的专业教材为数不多。为此本次开发重点定位于5年制人才培养的教材,需要研读原3年制中职、原3年制高职专科教材的内容,从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内容组织策略、文本表述风格、采取活页还是工作手册等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充分适应新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
4.方法科学。编写过程需采取科学的课程方法论,对于教材中知识选择、内容组织、表述方式等需研究特定的开发模式。对于实现各门课程目标所需的知识、情感和能力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教材开发既要体现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同时也要遵循能力形成的一般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学习与职业成长规律,内容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保障教材的教学效能。
5.系统化思政育人。各门教材均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教材思政。与编写学科特点结合,系统设计恰切的思政要素和融入教材的方式,全面全程思政育人。特别避免在举例、图片引用等方面的政治化错误。
(三)补充配套课程资源。
将纸质教材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来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开发配套微课、视频、音频、PPT、教案等数字资源,尽量通过演示来展示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构建情境化的学习场景。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诸如知识图谱、技能题库,实现课前导学、课间互动、技能测评、作业测验等助学功能,全面发挥教材对教与学全程的支撑。
(四)将编写教材看做是一场重要的学习。
1.教材编写是一次全面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注重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建立,比如教材与课程的区分;辨别教师“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理念;到底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是项目任务式教材、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2.注意提升数字化素养。随着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教材开发上广泛应用,教材已经突破纸质传统教材的介质,有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内涵,呈现多种形态。在编写过程需注重自身数字化素养的提升。首先是注重应用数字技术辅助完成内容、图片等资料的收集和组织,同时要充分思考在所编写教材上的应用,力争设计一套多元立体化的数字素材。同时多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这门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或者场景化或者项目任务式教学怎么开展,从用户的视角来设计一本高能效的充分数字化的教材。
3.注意补充课程论的知识。读一部分专业的书和文献。当前国内研究职业教育课程的著名学者有华师大的徐国庆教授、北师大的赵志群教授,其中徐国庆教授的《项目课程开发指南》、赵志群教授的《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以及施良方、钟启泉等的课程论都是不错的学习材料。
各部门、项目组要高度重视本次教材研发工作,认真研究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全力推进教材研发工作。下一步,学校将尽快与相关出版机构对接,确定出版社和编辑人员,规范编写流程,确定教材设计,高效推进编写工作。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