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42 | 发布时间:2023-07-23
关于2023年发展城市经济的调研报告
发展城市经济,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带动区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进一步推动XXX城市经济发展,我区结合城市特色和发展诉求,组建城市经济考察团实地考察,提出加快发展主城城市经济的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发展现状
一是从总量看,服务业首位经济地位不断巩固。2021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5.54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达346.06亿元,占GDP比重58.1%,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35.4%,对全市GDP贡献达18.45%,,成为带动XXX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构建主城经济实力的核心支撑。
二是从区块看,"两城一区"齐头并进。经过多年发展,小XX、智慧新城、智造新城商贸服务业呈现"三足托鼎、各具特色"的局面。智慧新城服务业主要以数字经济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
三是从行业看,生产性服务业贡献明显。现代产业分工越来越趋向专业化、精细化,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出来的同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格局日渐显现。2021年1-11月,全区105家生产性服务业(不含贸易批发)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17.1%,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收比重达82.7%,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4.2个百分点。全区210家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批发)销售额355.83亿元,同比增长40.1%,占全部限上贸易业销售额(营业额)比重达81.7%,拉动全部全部限上贸易业销售额(营业额)31.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我区规上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极大程度促进了我区服务业经济增速的稳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现行财政体制难以匹配主城经济发展战略,亟需改变。
XXX是XX市政府所在地,是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3.24万,占全市的23.3%,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5.54亿元,占全市的31.7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6元,高于全市42658元,全市首位。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12.87亿元,占全市的7.8%,仅高于开化(11.07亿元),为全市第一江山(25.63亿元)的一半。财政收入水平与主城区地位极不相称,难以支撑未来主城经济发展。
一是市级共享收入范围过大。我区收入范围划分种类是按特定企业与区域相结合类型,划分为市级固定收入(智造新城、智慧新城、除XX农商行外金融保险业、巨化集团、市属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缴纳税费)、区级固定收入(9个乡镇、双西港、区属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缴纳税费)、市区共享收入(除上述外的区域,主要以街道为主)。相较于其他市主城区,共享收入体量较大,区级固定收入体量较小。
二是共享区域下放区级财权不足。XXX的市区共享区域财力分成种类为总额分成,与考察7市主城区相比,只有丽水市莲都区实施总额分成。其它6主城区均实施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分成机制。相较于其它主城区的超收分成比例(吴兴区70%,定海区80%,拱墅区60%,婺城区50%,越城区60%),XXX分成比例明显偏小。主城区内专业市场按市区30%:70%,其余共享区域按市区70%:30%分成。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按各阶段学生人数和固定比例,进行统筹结算。土地出让收入按净收益8%结算给XXX。以2021年为例,市区共享区域的财力分成中,区级财力分成占比仅为24.73%。
三是"上结下"税收征管体制限制区级自主权。7市中除金华婺城区以外,其余主城区均实现类似"下解上"税收征管体制。XXX的税收征管体制为"上结下",无论是市固定收入区块、区固定收入区块,还是市区共享区块税收,均由市税务局(下辖一二分局、智造分局和XX税务局)统一征管,税收统一入市级金库,再由市财政统一按财政体制规定结算给XX。因无法掌握税收基础数据,这严重限制了区级发展区域经济的自主性和便捷性。
四是市与XXX的政府支出责任划分存在进一步明确空间。凡是市政府或上级部门确定的对企业财税优惠政策,分别按体制规定确定的收入划分范围由市、区财政相应负担。对同时涉及市、区两级收入的,由市财政办理政策兑现,然后由市财政与两区财政按政策规定进行结算。对此出现的问题是,街道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核心腹地,在这一市区共享区域内,会存在相关区级政策无法被市级认定并兑现,而只能以3成税收分成作为涉企支持政策口径,导致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这也是共享区域总额分成办法形成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痼疾所在,不利于调动主城区服务业发展积极性,不利于壮大市本级城市经济,不利于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二)市区一体齐抓共管体制机制存在堵点难点,亟需优化。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既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地方财源增收、实现地方财力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我市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特别是疫情以来,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有效促进了主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XXX服务业仍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新旧产业尚未完成承接转换,体制机制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创新优化。
一是服务业发展的规划、政策体系不完善。①规划。因行政体制限制,我区的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仅局限于小XX,智慧新城、智造新城作为我市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与我区整体规划方向、站位、维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全市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一盘棋"有待落实。②政策。市区范围内服务业发展政策不尽相同,给政策兑现和招商引资造成一定难度。特别是XX和衢江企业注册地与经营地不一致情况普遍存在,两区服务业发展政策在全市大商贸政策下仍有区域范围的补充发展政策,导致部分服务业企业采取异地经营、变更注册地、业务外流等方式获取有利政策。企业在两区之间的"腾挪"对于全市而言是业绩无增长下的政府成本"内耗"。
二是市区合力有待进一步强化。①服务业数据统计入库出数跨区域协调统筹难度大。目前XXX服务业实行在地统计,涉及XXX、市本级、集聚区、智慧新城和巨化集团等区块,因行政管辖限制,企业配合度低,数据统计难度大,漏统、延报情况时常发生。数据的不精准将直接影响顶层设计、规划统筹、政策激励等方面。②市区两级未形成联动机制,造成区级信息获取不及时,工作开展不顺利。主要体现在:市级国资公司在下属公司注册、经营等行为我区无法实时掌握,造成统计指导服务滞后;市本级事业单位成立、变动等情况不明,可能对非营利性服务业经济指标数据造成纳统不全;市本级引进服务业、商贸项目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入库申报存在困难。③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由于智造新城考核体制中对服务业、商贸业分值较低,智造新城服务业统计工作一直无人负责,而我区街道统计员在平时企业走访中因管辖权限问题难以得到智造新城内企业配合。④楼宇经济缺乏明确牵头部门。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现在一些大城市甚至是一些二三线城市都将楼宇经作为伸向空中的"新街道",作为城市财力来源的主流之一,目前主城区楼宇经济依旧存在规划缺失、定位不清、规模偏小、管理滞后等短板,须明确牵头部门或组建工作专班统筹主城区楼宇经济发展。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一)功能定位
围绕一个产业,培育两个业态,定位四个中心,打造五个片区,实现五个跃升。
"一产业":结合XXX位、战略定位和城市用地性质,将城市经济发展重点聚焦在都市型产业。
"两业态":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值、高集聚性的高端服务业态和适宜以楼宇形态承载的无污染、小空间、高科技、大产出的高新技术业态。
"四中心":依托主城区文化、教育、医疗资源,定位现代服务业中心区;依托主城区位和交通优势,定位商贸物流中心区;依托南孔文化底蕴和生态优势,定位文旅康养服务中心区;依托四省边际战略定位、人口集聚趋势和巨大市场需求,定位区域性总部经济中心区。
"五片区":①"乌江东岸"智慧云谷(专业市场城)。"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布局专业市场东片1.44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布局,打通专业市场和智造新城物理连接和产业衔接,推进科研、信息、城市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家装、建材等高品质生活型服务业集聚。②巨化新材料小镇。依托巨化集团、华友钴业、金瑞泓等龙头企业,聚焦氟硅、电子化学品、锂电、金属制品等新材料产业链,大力培育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打造布局合理、服务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数智化生产性服务业高能级集聚平台。③双西港总部经济园区。致力于高端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通过"国资建一批、头部招一批、行政配套一批"的思路,高标准重建双西港片区,推动新服务业主平台建设。立足于元力、华友、中石化等XX本地制造型龙头企业办公需求,建设总部办公楼宇。借助区位优势,招引金融、信息、科技服务、建筑业等总部经济入驻,打造XX南部政治、经济中心。④南湖品质商圈。持续推动南孔古城复兴、南孔文化复兴"双轮驱动",提升上下街、坊门街、水亭门、北门街商业步行街及马站底、仁德路美食街巷的商业氛围,深挖文创、研学、批零住餐传统商贸服务业带动效应。⑤灵鹫山旅游度假区。科学规划17平方公里,植入道教、户外、康养等多元要素,打造集休闲度假、山地运动、森林康养、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五跃升":①规模总量跃升。主城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力争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规上服务业营收150亿元以上。②发展贡献跃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构建,力争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60%,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40%。③发展质量跃升。生产性服务业占规上服务业、限上贸易业比重继续保持双80%以上,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2万元/人。④特色行业跃升。巩固电商主城优势,做大做强村播产业,力争到2025年,网络零售额突破150亿元,四省边际直播产业创业街实现营收20亿元以上。⑤创新能级跃升。力争到2025年新增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0家以上,打造1个以上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四、提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主城区城市经济发展,激发城市核心区活力的建议
(一)优化税收分成财政体制,激发主城大抓城市经济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收入分成上,调动区级"积极性"。财力是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保障。针对市级共享收入范围方面,建议市区共享收入范围中,专业市场区域划归XX固定收入,其余共享区域坚持"互利双赢"原则,实施"属地征收、固定上解、超收分成、激励奖补"的超基数分成管理机制。即原市区共享收入区域税费收入纳入XXX财政收入,按年度进行定额基数上解,保障市级既得利益,超基数部分归属XXX。
二是税收征管上,增强区级"自主性"。针对税收征管机制,建议按照"简单透明、高效便捷、统一规范"原则,建立科学稳定的"下解上"税收征管体制。主城区内的税务征管机构(除两城外)征收的税收和非税,统一由XXX进行税收核算。XX辖区范围内市级出让的土地出让金,按出让收入的固定比例以转移支付形式补助给XX。
(二)建立市区城市经济发展联动机制,破解协同推进难题。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议市府办牵头,建立市区城市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完善组织管理和工作推进机制,研究解决"两城一区"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职能协调、信息互通、责任落实,合力推进城市经济发展。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城市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主城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培育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统盘考虑全市服务业政策的平衡性,提出市区范围内统一的服务业发展政策,减少内部不良竞争带来的经济影响。
三是强化楼宇经济发展保障。将楼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明确牵头部门或组建工作专班,理清主城区现有楼宇的基本状况,成立专业团队,对楼宇经济建设、投融资、运营、招商、维护全程管理。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