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市驻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浏览量:176     |      发布时间:2024-04-04

基层一线是检验本领、磨炼心性的“试金石”“磨刀石”,也是实现突破、增长才干“铺路石”“垫脚石”。x年x月,我肩负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被选派到x村开展为期两年的“蹲苗”历练。从机关干部到驻村队员,不仅是身份岗位的转变,也时刻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考验。一年多来,经历了“没有方向”的迷茫焦虑,克服了“语言不同”的束手无策,收获了“付出之后”的充实喜悦,“三个阶段”不仅承载着驻村生活的丰硕成果,也见证了“破茧成蝶”的自我成长与蜕变。

阶段一:要耐得住。在平心静气中完成蜕变、实现成长。初来基层,以往程式化、模板化、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和沟通程序骤然失效,“不适感”油然而生,深感困惑迷茫,“如何做好动态监测、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等等一系列问题迎面而来,让我手足无措,深刻体会到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真正之含义和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之艰辛。懊恼之际,经验丰富的工作队长告诉我:“刚来碰钉子、撞梁子是正常的,但千万不能畏难,要安顿好自己的心”。这句话让我瞬间警醒,我们面对未知领域时,总是习惯于把“困难”在想象中放大,不断消耗自己。但其实,要紧的是心态,是主观能动性,是战胜困难的勇气。所谓“出世方能入世”,要想“立足”于基层,“成事”于基层,就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磨性子是首要的、耐得住是必要的。于是我主动向队长申请负责驻村工作资料的管理与完善,认真梳理了帮扶工作的各项任务,分门别类列出日常事务清单、问题清单、重点工作清单和帮扶责任清单,对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动态跟踪”和“备案销号”管理,一年坚持下来,村里资料井然有条,短板补齐了,质效提升了。刚来的“我”也逐渐在驻村“考验”中克服了焦虑郁闷,学会了平心静气,完成了身份和心理的双重蜕变。

阶段二:要蹲得下。在打破桎梏中鱼水交融、得到认可。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文化独特的人文情愫。在经历一段驻村生活后,最明显的感受是受语言限制,在面对群众时很多想说的话说不出来,就连基本的“您好”,也会换来老乡“莫高俄”(听不懂)摇手示意。起初的“信心满满”反而变成了“灰头土脸”。看到我的束手无策,工作队长耐心地说,“听懂群众‘言’,学会群众‘语’,尽快熟悉藏族文化,学会基本的群众生活用语,是开展工作的必修课”。为此,在后续的入户走访中,工作队长会认真向村民介绍我,并言传身教最基本用语,闲暇时我也会主动走在路上向村民请教、在办公室听同事讲述藏族历史文化,像“小跟班”一样从这些“老师”身上学习请教,在不断地“双向互动中”,耳濡目染,脑子里装进的“群众语言”也丰富了起来,当初的“哑口无言”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小话痨“更藏”,也收获了群众认可的“大拇指”。农村一线很多政策落地和工作开展都要建立在良好的群众语言基础上,多走农家路、多说农家话、多做农家事,是融入群众、消除芥蒂、赢得信任的金钥匙。不断增强与群众沟通的本领,把“群众语言”挂在嘴上,做一个“有心人”“有情人”,摸透、摸清群众的所思、所虑、所求,才能更好地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

阶段三:要靠得住。在为民服务中绘就底色、收获温暖。驻村,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莫过于辛苦过后群众脸上洋溢的那一抹“甜”。由于受传统游牧文化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农牧村群众相对于城镇地区“有事找村干部”“办事到大队部”的意识相对淡然,这就要求驻村帮扶工作必须主动靠前。每次季度监测,我都会跟着工作队深入各村组进行逐户走访,用手记下家庭信息、群众关切,用心分析发展堵点,增收难处。“家里牛羊出栏多少头”“草原奖补有没有按时发放”“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今年是否有大的经济开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排群众之所忧,是驻村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帮扶工作的应有之义。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到为群众更换水管;为x户优秀老党员、特困供养家庭发放日常必配生活用品;衔接帮扶单位为x名大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联系县融媒体为村合作社推广宣传农畜产品提供消费帮扶……大到党建资料管理、环境卫生整治、惠民政策宣传、“两险”收缴、草原防灭火安全知识宣传……“一小一大”的背后,检验着为民服务的“一言一行”,关联着群众生活的“一点一滴”,我也在不断地驻村“考验”中明白了,群众需要的从来都是质朴的、是可感可及的,只有将一件件小事办妥,一个个实事办实,一桩桩好事办好,终究会换来群众脸上洋溢的那“一抹笑”、心里回荡的那“一抹甜”,才能真正成为那个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人。

大道之行,始于足下。农村是面向群众最前端、最直接的“窗口”,也是情况复杂、矛盾频发、困难的“聚集地”。作为新时代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开拓性的群体,我将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用自己的“一颗真心”回应群众的“千言万语”,用自己的“一片赤诚”疏导群众的“千头万绪”,用自己的“一份真情”解决群众的“千辛万难”,努力在服务基层发展中贡献才智、实现价值。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