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2
发布时间:2025-04-2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坚守民政为民初心、厚植党执政根基的政治考验。市民政局始终把整治工作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聚焦“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以“四个聚焦”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聚焦“救命钱”监管,在筑牢社会救助底线中守牢初心使命
社会救助资金是困难群众的“生命线”,更是整治群众身边腐败的“前沿阵地”。我们坚持把精准识别、规范发放、动态监管作为核心任务,坚决纠治“漏保”“错保”“人情保”等问题,让救助阳光照亮每一户困难家庭。
一是以“智慧赋能”破解精准识别难题。针对传统救助方式中存在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不细、部门数据共享不畅等问题,建成全市统一的“社会救助数字监管平台”,打通民政、人社、住建、税务等12个部门数据接口,实现32类1.2亿条信息实时比对。创新“大数据+铁脚板”核查机制,对新申请对象实行100%入户调查,对在保对象开展年度复核和动态抽查,累计清退不再符合条件对象1.8万户2.9万人,新增救助对象2.3万户3.7万人,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建立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月预警”机制,对人均收入临界低保标准的家庭自动触发预警,2024年以来通过预警线索精准纳入救助1.2万人。
二是以“闭环管理”规范资金发放流程。针对救助资金发放环节可能出现的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推行“申请—审核—审批—发放”全流程闭环管理。在全省率先取消村(社区)级救助资金代发模式,统一通过银行账户“一键直发”,2024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资金12.7亿元,直发率达100%。建立救助资金“三级联审”机制,县级民政部门每季度对资金发放明细进行大数据筛查,市级层面联合财政、审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近三年累计查处并整改资金发放不规范问题237个,问责处理21人。推行救助政策“阳光公开”,在村(社区)设立永久性公示栏,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实时公开救助对象名单,接受群众监督举报,群众满意度从2022年的85%提升至2024年的96%。
三是以“靶向治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反映强烈的“救助时效慢”“政策衔接弱”等问题,创新“救急难”快速响应机制,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审批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2024年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48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万人次。聚焦流浪乞讨人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寒冬送温暖”“暑期护苗”等专项行动,建立“一人一档案、一人一专班”帮扶机制,累计帮助67名长期流浪人员落户安置,为32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基本生活保障。针对困难群众医疗、教育等叠加困难,推动建立“基本救助+专项救助+慈善救助”衔接机制,2024年联合卫健、教育等部门解决因病致贫、因学返贫问题1200余件,协调慈善组织发放帮扶资金2300万元。
二、聚焦“朝夕事”守护,在规范养老服务领域中彰显为民情怀
养老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是群众关注度高、资金体量大、廉政风险点多的重点领域。我们以“规范管理、提升质效、防范风险”为主线,紧盯养老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服务监管等关键环节,全力守护老年人的“养老钱”“幸福梦”。
一是在项目建设中筑牢廉洁防线。针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招投标违规、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建立“项目廉政承诺书”制度,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三方廉政协议,明确12条禁止性条款。推行项目建设“阳光监管”,将养老机构新建、改扩建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工程监管平台,实行招投标信息全公开、施工过程全记录、资金使用全追溯,2024年以来实施的15个养老项目、总投资2.3亿元,全部实现“零投诉”“零违纪”。建立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养老设施使用效率、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评估,对闲置率超过15%的2家机构进行专项整改,推动床位利用率提升至92%。
二是在资金管理中扎紧制度笼子。针对养老服务补贴、运营补助等资金使用中的风险隐患,制定《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申报条件、审批流程、绩效目标,实行“一项目一档案、一资金一清单”管理。建立部门联审机制,联合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床位补贴等开展联合核查,2024年核减不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37家,追回违规资金128万元。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养老服务监管信息系统,实时监控机构资金流向、服务数据、投诉处理等情况,累计预警异常数据216条,整改问题189个。开展养老领域专项整治“回头看”,对2020年以来的12起违纪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建立《养老服务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清单》,明确26个风险点和38条防控措施。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