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市委党校主题教育第一次调研成果交流会上的发言

浏览量:193     |      发布时间:2023-11-20

同志们: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既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人民至上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情系人民的价值追求。因此,在调查研究中,要将情感分析融入全过程,使调研工作更有力度、温度和深度,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地挖掘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感分析在调查研究中的运用是提升调研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现实政治发展的客观需求,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一个不同于理性分析的视角。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调研前要“以情拟题”,做到调研方向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调查研究之前,要将情感分析与问题意识相耦合,从情理结合的视角选定适宜的调研选题,根据人民群众对既往政策的态度、动机、喜好、倾向,创设出合乎实际、顺应百姓需求的调研内容。一是坚持情系人民,合理选择调研工作者。要选拔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有温度的调研工作者,使其秉承关心人、爱护人的情感意蕴,以“俯下身子沉下心”的态度从事调查研究。二是坚持服务人民,合理进行内容设计。要坚持发现问题、回应问题的原则,将坐标聚焦人民大众,把调查研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避免为提升政绩而进行“走秀式”“骑马式”调研。三是坚持为民解忧,努力进行问题深挖。要培养调研工作者运用情感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起以情感为基础的制度规范,使调查研究直面群众、倾听民声、深入民心,抓住人民愁苦的、急切的、盼望的且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站在人民立场拟题,以正确的调研方向指导实践,确保调查研究能够取得“真经”。

调研中要“以情求真”,确保调研内容真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前不能预设调子。有的领导干部在调研之前就定好调子,期望调研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论,这会严重影响调研的准确性。”这就需要以饱满的情感助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在调研过程中,不能回避和忽视个体的情感状态,而要将个体的情感融入调查研究之中,做到“身入”和“情至”相结合。一是密切关注调研对象的真实情感。共同情感是政党与民众建立联系的纽带。因此,调研者在调研中需要和调研对象产生共情,在此基础上破除同群众的情感隔阂,“以真情换真情”,实现和群众的深层次情感交流,真正彰显调查研究的温度、力度和深度。二是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员效能。情感作为一种极具非理性特征的动员策略,能够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转化为有效的治理资源,进而凝聚起人民群众的情感能量。因此,在调研过程中要以有温度、有感情、有情怀的共产党人集体情感价值为行动指南,坚持让人民知情、让人民发声、让人民参与的情感原则,秉持与民同甘、不辞劳苦的情怀,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员效能,使人民群众敢于说真话,敢于表达内心深处喜、怒、哀、乐等本能的情感。三是推动基层调研“以情求真”。情感介入可以使基层调研变得更加灵活。调研者可以通过与群众同坐一张板凳、同吃一桌饭,从群众的牢骚话中挖掘出真实存在的问题,从而抓住问题的根本点、直面问题的痛难点,实现从听到真民情到析出真问题的转化。

调研后要“以情践行”,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调查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它的目标实现必须依托调研成果的转化。因此,在调研后,调研工作者要秉承回应民意、造福民生的情感追求,总结分析调研情况,及时反馈调研问题,用心用情跟进调研成果转化,确保调研取得实效。一是积极回应群众期待。情感承载着人民的意愿、立场和态度,反映出群众对政府治理效能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以情践行,可以更好地提升决策者和研究人员的政治洞察力和分析预判力。因此,调研工作者要仔细分析调研资料中的情感词,从调研中及时发现群众的情绪和关切,了解民众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主观感受,发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二是推动“情”与“理”相融。情感具有动力性,作为一种隐性的力量,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因此,调研后要怀揣为民发声、为民造福的深沉情感,将所查所得升华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避免成为“束之高阁”的政绩装饰品。三是建立情感连接机制。看调查研究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为人民群众解决真问题。因此要避免领导干部预设结果,主动架构起与调研路径一致的沟通反馈机制,加强群众与政府的情感联结,从而保证调研成果的持久生命力。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