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37 | 发布时间:2023-11-16
随着煤炭、液化气在农村的广泛应用以及秸秆“禁烧令”的出台,X地区处理玉米秸秆的方式多以田间放荒为主,辅以家庭土炕、土灶燃烧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单一,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新型技术推广利用不足,不仅造成秸秆资源浪费、环境问题频发,也不符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意识不强。一些地区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推广和示范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对秸秆生物质资源化利用认识不足,受传统耕作习惯影响,大部分群众仍把玉米秸秆作为牲畜饲料和取暖燃烧物,其余被废弃或烧掉的秸秆占总量的X%左右,秸秆收储率低,综合利用渠道较窄。一些群众为了节省秸秆处理成本,未经粉碎、催腐快腐等程序,就地采用焚烧秸秆还田的方式解决剩余秸秆存储问题,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有机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二是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大多以家庭承包为主,户均种植面积小、秸秆储存分散,同时受玉米秸秆植株高、体积大、收获季节性强、易发霉变质等因素影响,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难度较大。秸秆收集供应机制不健全,成立的秸秆收储运合作组织和公司较少,仍采用以秸秆经纪人为主体的分散型收储模式,其收储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且收储运成本高、风险大、市场需求不稳定,导致秸秆产业化发展受到限制。
三是产业联动发展水平不高。一些地区利用畜牧机械装备把玉米秸秆掺入生物菌剂,做成青贮或黄贮饲料,但没有规模较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秸秆饲料化加工停留在发展初期阶段,没有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秸秆肥料化利用占比不大,以某县为例,全县肥料化利用面积X万亩,仅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X%。有的地区扶持企业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示范基地,但由于秸秆气化技术难度大,加之农村居民居住分散,运行成本较高,致使秸秆燃料化利用不普及。受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限制,秸秆在能源化、基料化利用方面还未形成产业发展链条。
四是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一些地区实施了中央投资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但由于政府财政基础薄弱,配套政策激励机制和资金扶持不够,农民购置秸秆收割、打捆、转运、加工等农机具“心有余而力不足”,秸秆随意丢弃、随意焚烧的现象屡禁不止。随着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环保费、电费、运输管理费等逐年上升,秸秆加工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政府补贴资金有限,秸秆收储运、精深加工成本较高,致使很多企业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微短视频等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条款,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真正变成群众的行动自觉。协调农业部门派遣有关农业专家下基层,现场讲解秸秆综合利用知识,实地指导农民解决技术应用难题,提高群众秸秆利用的积极性和科学性。组织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在秋收期间召开秸秆综合利用现场动员部署会,分层次、分环节、分对象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帮助更多群众了解秸秆利用价值、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鼓励企业强化示范带动,开展免耕还田、秸秆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示范创建活动,帮助农户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二是探索发展模式,构建收储体系。以财政奖补方式吸引当地农民合作组织、民营企业及外来投资商积极参与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按照合理运输半径,建立乡镇标准化收储中心、村级固定收储网点,形成“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范收储组织、村有固定秸秆收储网点”的秸秆收储运体系,把以往用来焚烧的秸秆变成抢手的热门资源,刺激带动群众从事秸秆收储运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切实增强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索“企业+秸秆收储组织(经纪人)+农户”“村委会+经纪人”等收储运模式,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经纪人队伍,建立秸秆资源数据平台,摸清秸秆资源底数,掌握群众利用情况,及时对接农户与企业的双向需求,帮助农户与企业签订收储运协议,以合理价格出售多余秸秆,从源头上解决秸秆随意焚烧、乱堆乱放等问题。鼓励企业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利用为主导,扩大收储规模,提升加工能力,延伸秸秆“收储运、产加销”产业链条,吸收消化更多的秸秆资源。
三是加强开发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把秸秆还田作为综合利用的主渠道,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科学还田适用技术,建立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深翻还田、碎混还田等示范乡镇,鼓励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秸秆打捆机及配套还田机械,对使用秸秆还田机械的企业和农户优先给予优惠补贴。大力推进生物菌剂、酶制剂、饲料加工机械等应用,加大秸秆青贮、黄贮、颗粒、膨化、微贮等技术宣传推广力度,实现秸秆饲料化转化增值,减少粮食消耗。积极推广打捆直燃集中式供热、成型燃料+生物质锅炉供热、成型燃料+清洁炉具分散式供热等模式,有效提升农村清洁用能比例。鼓励企业探索引进秸秆基料化应用生产线,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非木浆纸、人造板材、复合材料等产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四是优化扶持政策,释放发展潜力。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财政资金,把政策支持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材料化等“五化”利用倾斜,严格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按照“集中补助、重点投放、多收多补、多用多补”的原则,对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适当给予秸秆打捆回收、秸秆仓储建设等补助资金。按照“谁还田、补给谁”的原则,加大对农村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扶持力度,对购置秸秆粉碎还田农机具的农机手和主动还田的农户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积极性,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耕地用养结合,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