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04 | 发布时间:2023-10-25
提升调研能力写好调研报告
——普陀区90后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讲稿
文/舟山潮水
(2022年4月22日)
很高兴来这里来与大家交流如何提升调研能力、写好调研报告这一问题。我想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先调查后研究,边调查边研究;先调研后写作,边调研边写作:提高机关干部的调研力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晚年给他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时写的一首名为《示子谲》诗中的一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诗如此,做调研报告也如此。在写调研报告之前,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
第一、选好题,调查报告即成功一半。写调研报告,最重要的是选准题。选题不准,或大而无当,或无关宏旨,或生僻冷门,调研报告写得最好,都没有什么用处。如何把题选好,提高调研报告的实用性、针对性,我的想法是:“三出发”。
1、从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区情出发。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形势与过去相比,一个很大的变化,美国等西方势力从过去以同中国合作为主转为以竞争对抗为主。从国家层面看,中央最关注的问题是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同富裕、党的建设、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从省级层面看,省委最关注的是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等;各市地党政机关也各有各的关注重点。我们舟山最关注的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我们年轻干部调研,只有融入时代大主题,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围绕中心工作来选题、来调查、来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我们的调研才能不偏方向,才能卓有成效。
2、从年轻干部所处的单位实际出发。大家来自于各行各业,各单位。调查报告或调研报告的选题要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主要调研的方向应当是最急需的最重要的最老大难的,选择一些能体现我们特点,能体现我们年轻干部特点的课题开展调研。
3、从大家感兴趣、最了解的领域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在写调研报告之前,一定要选自已最感兴趣、最了解的事作为调研的课题。自己不感兴趣、不了解的事,让你们去做,这就强人所难了,肯定做不好、写不好,即使写出来了,其价值也不会高。
第二、调查研究是写好调研报告的“一号工程”。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叫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二句话叫做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也没有发言权。选题确定后,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调查和研究。调研是写好报告的生命线。没有调研,就没有报告。重点要把握以下几条:
1、实地调查是重中之重。在所有的调研方法中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最核心的是实地调研。去年《读书》杂志第7期发了一个研究党史专家的文章。他在文章中介绍了为了写好论文专程到红军经过的地方调研。研究党史也坚持实地调研,我们更应当如此。如何开展实地调研?一是任何地方都可调研,任何事情都可调研。关键是要有一个调研的心。我们写调研报告要养成调研的敏锐习惯。并不是正儿八经下基层才算是调研,平时工作场合、特定的区域其实也可以调研。哪怕到了餐厅、菜场等也可以调研。只要是实地,都可以调研。二是要沉下去,真正到基层。不到下面看,不了解情况,无法深入分析研判。最近,我到大洋山岛调研,原来以为大洋山紧靠小洋山,应该以经济发展为主,结果深入了解后,镇里的工作是以社会稳定为主。如果不认真调研,走马观花,就难以发现真相。二要全面了解情况。不要片面,不要只听一面之词,不要只看表面现象。比如我曾在舟山市了解水产企业的纳税情况,走访企业时,企业老板都叹苦经,说是亏损。而真实的情况是有利润的。四要把调研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到一个地方调研,这个人怎么说,这个人怎么做,都要记录下来。以前市委办搞了一个关于渔农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要防止一阵风的调研报告,我们选择了每一个点上群众的原话整理出来,给市委主要领导看,得到了领导的批示。
2、尽量多几种调研方式。调研不能局限于实地调研,还有案头调研、互联网上的调研等等。通过对很多资料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现在不大可能花很大的精力,像过去的干部半个月到基层吃住行和群众在一起的形式,这种实地调研方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的要靠新时代的方法,比如案头调研、互联网上的调研,等等,都是非常需要的。
3、最关键的是研究。调查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研究是解决办法的过程。研究出来的东西是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马克思说过,重要的不是认识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研究就是为了研究改造世界的办法,也就是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强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调研中要掌握这几句话,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排除抽象、掌握真理。
那么调查与研究、调研与写作的关系如何处理?我送大家这样几句话:先调查后研究,边调查边研究;先调研后写作,边调研边写作。如果说调查是任何地方都可以,那么研究是任何时候都可以。
第三、精心设计“施工图”。确定选题、开展调研以后的第三步准备工作就是构思,形成研究报告的提纲,即施工图。积我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构思调研报告,重点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即:概念、概括、概要。
早年,我从学校调到区教育局人秘股才三天,局长就把我和办公室副主任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俩交代,由我写去年局里工作总结,由副主任写今年局里工作思路,三天后都交给他。从局长那里出来,我倍感压力山大,这是局长对我的测试啊,怎么写好去年局工作总结?我向人秘股要来了前几年局里每年工作总结,划出关键的概念,分别是义务教育、校舍改造、职业教育、勤工俭学、师资队伍等。围绕这些概念,我收集各股室去年的工作总结,进行概括提炼,然后写出概要(即提纲),按照提纲,埋头写了二天,把总结交到局长手里。局长翻了翻总结报告说:“基本的东西都没有落下,通过考试了”。
这一做法,我一直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到现在我仍然这么做,我认为掌握概念,善于概括,写好概要,这是构思调研报告包括所有公文类、学术类文章写作的秘诀,今天与大家共同分享。
第四、区别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广义来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是调研报告。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把情况、事实、真相弄清楚,并提出意见、建议。两者的作用是相近的,都是供决策用的。但从狭义来说,两者还是有不同点:调查报告,一般指的是上级单位以组织名义,或个人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对调查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总结出经验或教训,提出处理意见或结论,是各级公务员必须掌握的常用公文。如《某区某渔船与外轮碰撞沉没事故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一)某渔船基本情况。(二)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区域情况、事故时间、事故经过。(三)救援情况。(四)事故原因及类别。(五)事故双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六)处理意见。调研报告是各级单位以组织名义,或个人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的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对调查收集到的各方面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然后揭示出事物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措施,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公文文种。如《关于促进我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内容包括:一、引子,调研的目的和过程。二、我区海洋经济的基本情况。三、我区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四、我区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发展对策。
调查报告侧重的是查,调研报告侧重的是研。前者主要是查清真相,后者主要是研究对策。
二、思想、思想、还是思想:提高调研报告的思想穿透力
思想性自古至今都是文章的第一要务。“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说的都是文章的内容要有思想。如果说炒房地产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那么写文章,就是思想、思想,还是思想。文章出思想,特别是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政策、新措施,是生命力之所在。
大家知道兰德公司是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就中国政府的态度问题,兰德公司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加以研究,最后得出7个字的结论:“中国将出兵朝鲜”并作价500万美元(当时是一架先进战斗机的价格),卖给美国对华研究室,附有380页的研究资料,详细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并断定:一旦中国出兵,美国将输掉这场战争。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的官员们认为:当时的中国无论人力、财力都不具备出兵的可能性。认为兰德公司是在敲诈,是无稽之谈。后来,从朝鲜战场兵败回来的麦克阿瑟将军感慨地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舍得几百亿的美元和数十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却吝啬一架战斗机的代价”。
调研报告的灵魂是传递思想光芒,具有一种强烈的穿透力。所谓思想穿透力,是指写作者有一种穿透性的思想锋芒,体现在写作的文本上。一般来说,优秀的、上品的、引起强烈反响的文本(包括研究报告、领导讲话稿、学术论文等)都蕴含着这样一种强烈的思想穿透力。调研报告的思想穿透力指的是文章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思想、创新的思路、扎实的措施、管用的政策。八十年代“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连续起草五个一号文件,创造了改革历史上的辉煌。其背后是有一批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同志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到农村调研后的政策建议。
我们衡量一篇调研报告是否成功主要看有没有充分体现政治性、原则性、战略性和导向性,有没有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有没有真知灼见,影响到有影响力的人的思想,也就是一种思想的穿透力。我担任舟山市委政研室主任十年,无论是给领导起草讲话稿还是提交调研报告,最在意的、最首要的就是坚持思想性。记得在舟山群岛新区规划谋划时,我提出新区对外开放要实施三步走的方略,其中第一步建设舟山综保区,第二步建设舟山自由贸易园区,第三步建设舟山自贸港市,这一思路在当时有点异想天开,甚至是惊世骇俗的,北京部里、省里一些人都不主张这么提,市委梁书记、市政府马副市长坚决坚持这一设想,并争取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写入规划文本,为后来最终成功获批浙江自贸试验区打下了基础。
调研报告提高思想穿透力既难也不难。取决于理论的高度、专业的强度、研究的深度、方法的精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理论的高度决定思想的穿透力度。一篇精彩的调研报告思想穿透力需要科学理论做坚强的支撑。这里指的科学理论不仅仅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意义的科学理论,还包括各行各业的科学理论。要避免二种倾向,一是故作高深地、连篇累牍地引用科学理论的原话。报告的思想深度不是靠引经据典所产生的,而是靠自身分析的内在逻辑。二是防止从理论到理论,思想的深度来自于通过科学理论来提升从实践来的感性认识,而不是提供抽象的理论。学术论文与调研报告的一个重要区别,调研报告中理论支撑是隐性的,是埋在文字里面的。调研报告不能写成纯理论的学术论文。
2、专业的深度增强思想的厚度。思想的穿透力和专业实力相辅相成。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总是体现着对专业的尊重。只有对本领域的全面工作、重点工作、未来工作,能进行宏观的把握、长远的谋划,并加以理论的升华,只有说得清本地区本部门的大事、要事、专业事,能给出科学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才能体现思想的厚度。这里推荐省委党校《决策参阅》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加快构建广域协同,绿色高效的算力网》。这个报告抓住我省数字化改革的契机,就领导感兴趣的算力网提出了很专业的建议,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做。年轻干部都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这是大家从事应用性研究,写好调研报告的独特优势。
3、不吃别人吃过的馍。一份调研报告要有思想穿透力,最重要的是在内容方面要有新意,要冲破思想的各种框框,抛弃陈腔旧调。调研报告不是一般性的讲话稿,不是一般性的文章,它最出彩、最核心的价值是想领导之未想,言其他人所未言,能为决策带来实实在在的参考成果。如果人云也云,放马后跑,那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因此,我们要把“不吃别人吃过的馍”作为起草各类调研报告的一条定律。调研报告没有新意,重复别人的话,都是一些领导已知道的见解,那就不可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记得当年我市在研究浙江自贸试验区方案时,我们研究团队根据市领导围绕油品全产业链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设想,具体提出了油品储运投资贸易便利化、油品加工投资便利化、油品贸易(保税燃料油加注)贸易自由化设想和政策建议,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我市交通委组织交通部有关专业人员,研究建设北向大通道课题,一开始也有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现被交通部采纳列入远景规划。
4、提出站得住脚的新概念。概念是研究报告写作的基础。我们只有掌握了各种概念,才能熟悉业务,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句子,形成思想。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要让我们的思想有穿透力,那就是要提出新概念、创造新概念。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生造出来的、逻辑不通的新概念,一个新概念总是体现着一定的新观点。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新发展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概念,不仅仅是一种提法的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新概念,其本质是我国经济发展思想的创新、改革思想的创新。如果我们做的研究报告能够提出新概念,并且能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那肯定意味着一种新观点、新思想的产生。拙作《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以探索建设浙江(舟山)自由贸易港或舟山自由贸易港区为例》第三章提出“中国自由贸易港链”的新概念,从我国进入新时代角度、从国际经贸格局流变角度、从马汉海权论角度提炼概括探索建设中国自由贸易港链的必要性,这在理论界还是首次,为今后浙江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5、能解难题才是真有思想。马克思说过,重要的不是认识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调研报告就是要研究改造世界的办法。我看过不少大学生写的调研报告,总的感觉总结成绩、指出问题都很到位,但说老实话,仅仅这些,还不能说思想深刻。研究报告的思想性集中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是不是精彩,是不是有用,这是最精华部分。这部分内容写不好,思想性不可能强,参谋作用不可能发挥好。领导不喜欢出题人,领导喜欢解题人。当年一位市委主要领导曾开玩笑式地对我说,你的调研报告尽是给我出题目、出难题,问题分析详细,对策建议单薄,你要出具体的主意、思路、办法、政策,让我做选择题,让我在你提供的各种方案中选择最好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感到他的话是对的。
6、来一段动人的主题旋律。古典音乐中往往最打动人心的是一段主题旋律。研究报告的思想穿透力并不是整篇稿子都是高深的思想。张力太满,也会让人感到吃力,也会让人感到高于深奥。实质上,调研报告的思想穿透力有的可能就是标题中一个富有新意的词,就是开场白的一个崭新观点,就是对策建议中一个富有创意的发展思路,就是具体举措中一个实事求是,很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宣示。报告的写作者要善于发现、提炼、概括这样的主题旋律,创造这样的主题旋律。举一个例子,有一年我们起草了一份报省委的关于新区发展的调研报告。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建设好新区是舟山最大的政治。就是这句话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肯定。
三、环肥燕瘦要看是否合适、是否贴切:提高调研报告的材料说服力
思想依赖于材料。材料是各类研究报告的基础,事关研究报告的成型。如果说思想是灵魂,材料就是血肉。离开血肉就会魂飞魄散,不成形。傅斯年先生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东西就是材料。我们一些同志的调研报告总感觉到不够丰富,或者不够简洁,要么占有的材料不多,要么材料堆砌得太多。调研报告的材料用多少?怎么用?就如衡量一个美人是骨感美还是丰腴美?环肥燕瘦,要看是否合适,是否贴切。
(1)材料必须准确。这是第一位的。也是调研报告的最基本要求。材料绝对不能错,不能不符合事实。不能为了说明观点实用主义地收集材料,用一些不确切的材料,有的甚至是片面、狭隘,歪曲事实的材料,这样要犯大错误。调研报告引用的材料不准确,得出的结论肯定也是不准确的。特别是调查问题或经验的调查报告,一定要把事实搞清楚。
(2)不同材料有不同用处。根据我的体会,调研报告的写作要用到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引经据典式材料。主要是指伟人、特殊人物的至理名言。这类材料主要是论述某个问题的重要性,加强提出来的观点的分量。如《打造特色鲜明的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思考与建议》调研报告,在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的思路理念部分中引用了习近平同志的的话:“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首先要强起来。”(二)分析性材料。主要指报告中说理性文字。这部分材料在报告写作中是大量的,事情有没有讲清楚,讲得是不是深刻,都反映在分析性材料上。分析性材料,也最能反映写作者的水平。一般在报告的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中用得比较多。如:拙作《《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以探索建设浙江(舟山)自由贸易港或舟山自由贸易港区为例》第四章提出浙江(舟山)自由贸易港是打造我国自由贸易港链的核心环节,从影响最广、潜力最大;意义最重、作用最强;基础最全、条件最好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三)事实式材料。事实式材料和分析性材料的区别是分析性材料主要是说理,而事实性材料主要是叙述事实,把事情来龙去脉讲清楚,所谓用事实讲话。如:《关于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研报告》在讲到我市是第一个启动防输入工作地区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就在跨海大桥高标设卡,从严管控通行车辆和人员。(四)数字式材料。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观点或问题。用数字可以让表述更准确,说理更充分,行文更简洁,能用则用,当用则用。如《交通强市建设背景下舟山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建议》调研报告,在谈及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时,引用了美国和中国的对比数字来说明问题:美国通用航空占比远大于商用航空,通航飞机、机场分别占到97%和96%,而中国只占到47%和55%。数据是枯燥的,不能变成数字的堆彻。数据要确保客观真实,注意甄别。
(3)从材料中找规律、出观点。报告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不能观点归观点,材料归材料,两张皮。没有观点,仅仅罗列一些事例是不够的。或者有了观点,材料似是而非,也是不行的。我在市委办公室、政研室工作多年,印象较深的是2008年市委“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期间,我们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带领下,收集国内外大量材料和舟山市情、产业、城市等各方面材料,开展对舟山城市定位的研究,提出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全国独特的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成为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报告的重要观点,为后来争取谋划舟山群岛新区打下了基础。
(4)一具体就深入,就深刻。为什么一些调研报告让人感到比较平淡,让人感到不解渴,让人感到抽象空洞?一个致命的缺陷是这些报告的材料不具体、不生动。现在党政机关民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报告,要求见人见事。见人见事,就是要有具体的材料。同样一个问题,有的人谈得笼统,有的人谈得深刻,笼统的往往是给自己扣帽子,而深刻的往往有具体的事例。
(5)典型的才是好材料。所谓典型,就是要有意义,要能说明问题,要有深度。调研报告需要用大量的材料,这就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取舍的标准就是材料是否典型,能否说明观点。调研报告要通过调查到的材料来表明观点。这里调查到的材料,用到的数据材料都要有典型性。不能为说明观点用一些不靠谱的事例和数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定海区政府办公室工作,区长讲话喜欢用事例。我在写乡镇企业发展大会的讲话稿时用了不少乡镇的例子。因为来不及调研,所举的例子并不是最出色的,结果会议结束后,一些没被区长讲话肯定的乡镇领导就找我提意见。
四、有多少水就用多大的容器:提高调研报告的结构承受力
结构事关调研报告的四梁八柱,结构属于文章的形式方面。一篇精彩的调研报告必定布局合理、结构合理。这里我提出结构承受力的概念。所谓结构的承受力,就是调研报告在考虑谋篇布局时要找准文章结构的受力点。这个受力点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正好,通俗地说,有多少水就用多大的容器。文字短小的调研报告,结构承受面不能太大太广;篇幅较长的调研报告结构承受面不能太小太弱。总的来说要结构合理、各得其所、适到好处。
(1)调研报告的三个基本结构模型
为何给调研报告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文本结构模型?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一是充分考虑调研报告的特殊性,需要构建内部比较规范的逻辑结构,找到比较精准的结构承受力,相对来说,领导讲话等公文可以相对自由些。二是确保调研报告的主要部分——对策、建议占有比较多的篇幅,同时给背景和问题分析留出相对合理的空间。这里提出三个模型:
1、三三制模型。三三制是我党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我们这里套用三三制,就是说在调研报告中,背景分析(包括调研过程、意义分析)、问题分析、对策建议分析各占三分之一。即报告的背景和意义分析的篇幅占33%,问题分析的篇幅占33%,对策建议分析占33%。采用三三制的研究报告,一般需要对背景、意义分析、问题分析作相当深入的分析,需要给予一定的篇幅。一般用于综合类的调研报告,这类报告侧重对某地某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性的调研。例《关于某市今年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其内部结构是,第一部分前言及调研过程。第二部分了解到的成绩和主要做法。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策和建议。除第一部分引言及调研过程占少量篇幅外,其余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
2、黄金分割模型。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在调研报告的结构安排中,以黄金分割比例出现,比较妥当。结构篇幅安排3:7。“3”指的是报告的背景分析(包括调研过程、意义分析、问题分析部分),“7”指的是报告的主要对策建议。一般用于专项类的调研报告,这类报告侧重对某地某部门某项工作进行调研后提出对策建议,这类调研报告是大量的。例《关于加强某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建议》,其内部结构是,第一部分前言及调研过程。第二部分了解到的成绩和主要做法。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策和建议。其中第一、二、三部分占篇幅的30%。第四部分是重点,应占70%
3、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模型。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大局和小局、一般和个别、主流和支流的区别。套用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建立小型的专题分析报告和简报信息类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型。这类调研报告结构篇幅安排1:9左右。1、指的是研究报告的前言、或极简要的背景分析、问题分析。9:指的是研究报告的主要对策建议。例《关于我市重大公共卫生管理改革的建议》,其内部结构是,第一部分引子和现状,占10%。第二部分对策和建议,占90%。
这三个结构模型,供大家在安排调研报告结构时参考。并不是说所有的报告都要按此来考虑结构安排,总的还是要服从思想、服从内容的需要。3:3:3、3:7、1:9的模型根据报告的内容来安排,总的原则还是要体现“有多少水就用多大的容器”。
(2)调研报告要防止结构变形
结构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内容。要防止报告出现结构性问题。
A、要讲点逻辑。任何文章的结构总是体现着内在的逻辑。一个调研报告结构不合理,往往是犯了逻辑毛病。最近我看了某局给我的一份调研报告,初看好像结构没有问题,共四部分,第一部分轻装上阵,企业总体实力稳步提升。第二部分,稳中向好,企业发展质量持续提高。第三部分,好中有忧,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短板分析。第四部分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建议。但我们细细分析,可以发现第一、第二部分都是写成绩,第二部分是写问题,第三部分是写建议,第一二部分都讲成绩,完全可以合起来,否则在逻辑上就有问题。
B、树形结构最稳固。大家去看任何一棵树,它的结构总是开头短,然后中间长出几个枝,在大枝上再长出新枝,我感觉在结构上很稳、很美。我主张我们写文章、写报告要学点仿生学,要仿树形结构。元代陶宗仪《南村辍:[chuò]耕录》:“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这个说法与树形结构有点类似。文章的题目和开头几句话很重要。调研报告要把最精彩最能吸引领导眼球的观点写在最前面。现在一些报告把最重要的观点放在不起眼的地方,重点突不出来,领导印象就不深。
C、要层层递进。文章的结构是分层推进的,篇幅较短的,层次比较简单,只需要一级标题即可。篇幅较长的,则需要二级、三级标题。无论文章是否长短,都必须分层安排,不可混乱。同层次内容不能越级,既不能升级也不能降级,也就是说二级标题的内容不能写在一级标题,一级标题内容不能放在三级标题。
五、辞达而已矣:提高调研报告的语言表达力
任何文章都要靠语言来修饰,不可轻视语言。报告表达力强不强全看语言。法国政治家塔列兰说:“语言是为了装饰人的思想而存在的。”孔子说过:“辞达而已矣”,文字能把调研报告说清楚就可以了。
1、要多几付笔墨。我个人在长期的文字实践中,感觉到不同的文章,语言体系是不一样的。文学创作是形象思维,是一种语言体系;学术论文是抽象思维,又是另一种语言体系,那么包括调研报告在内的公文属于哪一类语言体系呢,我认为与文学创作、学术论文肯定是不一样的。调研报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其语言不同于学术论文,不同于一般的政论文,更不同于形象思维的文学语言,使用的语言更接近说明文。我们写调研报告不能搞成文学作品,也难以搞成文学作品,千万不能写散文、诗歌的笔调去写,但也要防止做成学术论文,把文本弄得深奥。要把学术性加工为应用性,把学术腔转化为大白话。年轻干部要学会几副笔墨,能写不同的文章。
2、注意谴字造句。尽量少用形容词、过火的词,防止言过其实。要多用短句。报告的目的是说清事理。短句的好处是简洁明快,这正好符合报告的要求。长句容易使听众听不清你所要表述的意思,因此,用短句的效果要好于长句。越长的句子越容易出问题,犯语法错误。
3、能用修辞吗?调研报告也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引用等,可以使文章富有文采。特别是排比、对偶的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气势,也往往能使人记得清楚。但要特别注意把握分寸,过火就为成为八股文,就为成为形式主义。我个人反对为对偶而对偶,搞四个字、六个字的。
4、短些、再短些。大道至简。中央反复强调文章要写得短。毛泽东同志反对把文章写得像老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鲁迅先生说过,要把可有可无的字都删去。古往今来,好文章都很短。钱镠《与夫人书》只有九个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很简洁,也很婉美。美国有一位总统叫威儿逊是一个著名的演说家。人问他,准备十分钟的演讲要花多少时间。他答,要两个星期。人又问,准备一小时的演讲要花多少时间。他答,一个星期。人再问,如果两个小时的演讲要花多少时间。他答,不用准备。我们写的调研报告,要言之有物,必须把可有可无的字都删去,只保留干货。(来源:海洋文化工作室,如标注有误,请联系我们改正)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