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发改委干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训会上的交流发言

浏览量:102

发布时间:2025-03-31

在省发改委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2天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训班,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系统学习《青海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及战略任务、我省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政策及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等内容开展培训,此次培训不仅让我深入理解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也让我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做好我州新型城镇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方向。

一、理论授课中的收获

新型城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战略部署,首要任务就是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这一方面体现了新时代党中央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的战略演进和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也充分彰显了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时代意蕴,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征程上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牵引作用,加快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为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探索新路径。

(一)深化了对新型城镇化战略定位的认识。新型城镇化不仅能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而且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是统筹投资和消费的黄金结合点,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从消费看,当农民进城转为市民后,随着工资收入的提高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享有,消费能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机构调查研究,农民向城镇转移、成为常住人口后,人均消费将提高30%;在城镇落户后,人均消费将再提高30%。根据城乡居民年均消费支出差距测算,城镇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

(二)廓清了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传统城镇化往往以经济增长为主要驱动力,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城乡差距扩大、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等。相比之下,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强调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力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将人的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简单迁移,更是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

(三)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二是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将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三是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案例分析中的启示

在培训过程中,深入分析了多个成功的新型城镇化案例,展示了以人为本理念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浙江省安吉县的城镇化实践。安吉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地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他们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推广绿色建筑和清洁能源,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扩张,更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江苏省昆山市的城镇化经验。昆山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他们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设了完善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一案例表明,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型城镇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四川省成都市的新型城镇化实践。成都市通过实施“城乡统筹”战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他们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缩小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这些成功案例的共同经验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这些案例也提醒我们,新型城镇化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三、关于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通过此次培训可以认识到,我州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既存在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优势,要补短板、扬优势,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路径。首先,如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大任务;其次,如何在实现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此外,如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优势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效益,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注重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坚持以人定城、以水定城、以地定城,根据X州交通道路骨架架构格局和经济发展特征,加快构建“一核双城三带多点”城镇发展格局。建设舒适宜居城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无障碍改造,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安全韧性城镇。建设活力智慧城镇,加快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规范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注重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充分借助各项政策契机,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例如,强化异地办学和远程诊疗,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同时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减少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的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建设生态友好型城镇。

(四)推动城镇精细化建设和治理。强化城市空间治理,推进X州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优化居住、工业、商业、交通、生态等功能空间布局,合理控制老城区开发强度,推动新城新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引导中心城区“留白增绿”,限制城镇无序蔓延和低效扩张。鼓励城镇建筑设计传承创新,塑造城镇多元特色风貌。强化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建设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学校。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更是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积极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全心全意服务X新型城镇化建设。

  • 点赞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