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42
发布时间:2025-03-09
1.坚持“三个结合”抓实干部教育培训
一是坚持短班与长班相结合,增强培训灵活性
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有效性
三是坚持讲座与讲课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
2.运用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一是建好教育基地
二是创新教育方式
三是推动学做结合
3.以精准理念推进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
一是精准设计专题
二是精准调训学员
三是精准实施教学
四是精准转化成果
4.推进党员教育全覆盖
一是通过集中轮训,实现党员教育高效化
二是依托流动党校,实现党员教育全面化
三是借助网络课堂,实现党员教育经常化
5.线上线下创双优
一是推动组训方式由“集中统一”向“统分结合”转变,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二是推动课程设置由“传统内容”向“数字课程”拓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三是推动教学模式由“理论灌输”向“实地实训”延伸,实现学用有机融合
6.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抓提升
二是创新载体增活力
三是结果运用促落实
7.积极探索“一把手”教育培训新模式
一是在培训导向上突出实战性
二是在师资挑选上突出权威性
三是在培训方式上突出灵活性
8.精准提升党校主体班“有效供给”
一是精准把握干部需求,科学设置选学课程
二是精准提升干部能力,量身定制培训内容
三是精准激发干部动力,创新设定培训方式
9.探索改进中青班模式
一是改调训形式,组织点名代替单位推荐
二是改培训方法,行动学习代替理论灌输
三是改成果产出,对策建议代替心得体会
四是改实效追踪,成果落地代替训完即止
10.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政治引领
二是创新组织方式,助力学学相长
三是加强案例教学,注重训战结合
11.“四个突出”抓好教育培训
一是突出忠诚可靠,打牢思想根基
二是突出主责主业,提高能力素质
三是突出作风教育,培养专业精神
四是突出基础保障,提升培训质量
12.聚焦党性教育提升培训质量
一是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引”,实现思想引领和时代精神“合拍共鸣”
二是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实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出新出彩”
三是坚持以开放创新为“驱动”,实现办学规模和内涵发展“同步提升”
13.“三个突出”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一是课程设置突出政治性时代性
二是教学方式突出多样性实效性
三是教材建设突出先进性实践性
14.创新“1+1立体式”培训模式着力提升干部专业能力
一是突出“工作需要+干部需求”,提升培训“靶向性”
二是突出“空间统筹+时间统筹”,提升培训“合理性”
三是突出“专业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实效性”
15.精心制定培训方案
一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精准”
二是在培训方式上突出“互动”
三是在组织管理上突出“严格”
16.抓好“五个教育”提质增资
一是主题教育实现铸魂补钙
二是党性教育体现春风化雨
三是实践教育做到精准高效
四是作风教育坚定初心使命
五是廉洁教育强化底线意识
17.打出“组合拳”创新创优干部培训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安排培训内容
二是坚持靶向施策,分层分类抓好培训
三是坚持务实管用,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四是坚持学以致用,推动培训成果转化
18.共建乡村振兴实训基地
一是集聚多方资源,搭建“好”阵地平台
二是呈现兴村路径,设置“好”教学模块
三是强化外聘内培,保障“好”师资队伍
四是做优配套服务,发展“好”培训经济
19.突出“准快专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
一是在“准”字上下功夫,提升与中心工作的契合度
二是在“快”字上下功夫,提升培训工作的时效性
三是在“专”字上下功夫,提升培训工作的专业化
四是在“实”字上下功夫,提升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20.推动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学有所悟,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二是确保学有所长,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
三是贯彻学有所用,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21.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
一是分析研判,找准能力提升新路径
二是因材施教,探索能力提升新模式
三是助力发展,彰显能力提升新成效
22.“四个转变”提升干部教育水平
一是从“多头调学”向“统一规划”转变
二是从“一线平推”向“因材施教”转变
三是从“填鸭教学”向“情怀养成”转变
四是从“盲目培训”向“有效管理”转变
23.念好“四字经”抓实抓细干部教育培训
一是选题上定位“准”,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二是内容上体现“实”,大力增强培训实效
三是形式上保证“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四是管理上突出“严”,切实改进培训机制
24.“三个聚焦”提升干部培训精准度
一是聚焦缺项补短板
二是聚焦干事强专业
三是聚焦教学优资源
25.“三个整合”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提档升级
一是整合阵地资源,打造一批高标准的教学点位
二是整合文化资源,开发一套高质量的培训课程
三是整合教学资源,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6.“三聚力”强化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墩苗施肥”,聚力“成长型”干部提能
二是“架桥铺路”,聚力“实干型”干部增智
三是“搭台压担”,聚力“担当型”干部培养
27.“菜单”式培训促实干实效
一是“课程菜单”突出需求“针对性”
二是“师资菜单”突出配置“实效性”
三是“教学菜单”突出时间“灵活性”
28.“三个突出”提升干部担当作为的能力水平
一是突出政治训练,涵养担当作为的思想底气
二是突出专业培养,夯实担当作为的专业基础
三是突出能力补缺,锻造担当作为的能力本领
29.“三举措”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一是紧盯短板软肋,健全培训机制
二是抓住培训重点,提升培训质量
三是突出实践实用,助力脱贫攻坚
30.“五个一”抓实抓细干部教育培训
一是建设一堂课程
二是办好一批班次
三是坚持一线锻炼
四是强化一项考核
五是建好一支队伍
31.公务员招录把“三关”攻“三点”
一是严把资格审查关,解决考生报名的“难点”。
二是严把笔试面试关,消除考生应试的“疑点”。
三是严把政审考察关,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
32.“三严一贴心”把好公务员资格复审关
一是严压工作职责
二是严把审核标准
三是严守复审纪律
四是贴心服务考生。
33.“三个精准”培养年轻公务员
一是精准“选苗子”。
二是精准“引路子”。
三是精准“结对子”。
34.“一线课堂”提升公务员实战能力
一是吃劲岗位“大练兵”。
二是急难险重“大作战”。
三是经济发展“大服务”。
35.“三问卷”让公务员培训更精准
一是训前下发“问需卷”。
二是训中下发“问计卷”。
三是训后下发“问效卷”。
36.“三化”破解年轻公务员成长难题
一是强化制度支撑。从“怎么选”“怎么管”“怎么出”三个层面健全制度保障。
二是固化责任链条。合理制定年轻公务员培养指导性计划。
三是优化培养路径。突出党性锤炼、业务培训、实践锻炼三大培养载体。
37.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一是坚持政治标准,牢牢把握公务员队伍的“根本准则”
二是坚持事业为上,健全完善公务员队伍的“准入机制”
三是坚持培优育强,精心打造公务员队伍的“培养体系”
38.“三举措”着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公务员队伍理论素养。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着力提升公务员队伍实践水平。实行梯度式、递进式培养锻炼。
三是健全考评体系,着力强化公务员考核成果运用。建立平时表现和工作实绩相挂钩的平时考核制度。
39.四项举措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是严把关口夯基础
二是健全机制促管理
三是严格考评激活力
四是提升能力抓培养
40.“四个强化”做好公务员管理工作
一是强化培训教育,守住“初心”
二是强化管理考核,干事“用心”
三是强化动态调整,促其“安心”
四是强化正向激励,增强“信心”
41.探索“四化”新模式 推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理论教学、能力教学、知识教学”相结合,推动培训内容科学化。一是理论教学突出政治性。二是能力教学突出针对性。三是知识教学突出广泛性。
坚持“实训课堂、异地课堂、互动课堂”相结合,推动教学形式多样化。一是实训课堂提能力。二是异地课堂长见识。三是互动课堂强协作。
坚持“领导授课、学员讲坛、集体座谈”相结合,推动学习交流灵活化。一是领导干部带头授课传经验。二是学员讲坛搭建平台促交流。三是集体座谈征求意见再提升。
坚持“组织管理、学风管理、考核管理”相结合,推动学员管理有序化。一是强化组织管理。二是强化学风管理。三是强化考核管理。
42.“三比三做”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是比理论素养,做政治坚定的表率
二是比工作能力,做业务过硬的表率
三是比制度建设,做公道正派的表率
43.新录用公务员下派锻炼“三抓三促”
一是抓帮带,促成长
二是抓锻炼,促能力
三是抓管理,促动力
44.四项措施强化新录用公务员管理
一是“跟班式”学习
二是“结对式”培养
三是“实战式”锻炼
四是“实绩式”考核
45.“套餐组合”提升公务员能力
一是开设理论讲堂,提升政治修养
二是开设一线课堂,提高实践水平
三是开设业务学堂,提高工作能力
46.筑牢“三条线”强化公务员队伍监督
一是筑牢“预警线”。抓重点岗位,注重发挥平时考核对公务员的监督制约作用。
二是筑牢“廉控线”。抓关键环节,加强对行政审批等民生部门岗位的监督。
三是筑牢“群防线”。抓社交网络,完善群众监督体系。
47.“三化三变”破除公务员“本领恐慌”
一是细化培训主体,变“大锅”为“小灶”
二是精化培训内容,变“套餐”为“点单”
三是优化培训形式,变“单一”为“多样”
48.“四字工作法”落实职务职级并行
一是安排部署突出“细”
二是资格条件做到“清”。
三是方法步骤注重“实”
四是审批结果力求“准”
49.公务员管理监督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培养牌”
二是打好“评议牌”
三是打好“查处牌”
50.深化公务员“联户联情”活动架起复产解难“连心桥”
一是“三单一卡”精准结对。帮扶任务、问题、责任“三张清单”,“联户联情”连心卡。
二是“三微一送”宣好政策。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送政策下乡”活动。
三是“三项机制”问诊解难。健全信息收集、工作分流、督导反馈三项机制。
...
(完整版120组)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