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47
发布时间:2025-03-17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全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以优良作风保障高质量发展。刚才,**同志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性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历史性标志,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必须一抓到底、愈发从严。”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的政治本质——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近年来,我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纵深推进作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文风会风实现系统性重塑。通过合并同类会议、严控会议时长,全市性会议数量压减35%,文件篇幅同比减少28%,让干部从“会海文山”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落实;
基层治理迎来实质性减负。清理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62项,社区挂牌从32项精简至7项,减少各类台账报表45%,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真抓实干;
纪律建设形成常态化震慑。查处违规吃喝、公款旅游等问题43起,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2起,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显著增强。
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我们始终把握“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四风”问题呈现隐形变异新动向。
形式主义披上“新马甲”。个别干部搞“层层传导变味”,将上级要求简单化为拍照留痕、填表报数,出现“数字形式主义”“指尖上的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衍生“新变种”。有的单位“重痕迹轻实效”,把“痕迹”当“政绩”,出现“材料出政绩”“汇报替代落实”现象;
享乐奢靡出现“新表现”。少数党员干部“吃心不改”,违规吃喝转入内部食堂、私人会所;有的“酒局不散”,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甚至存在“电子红包收礼”等隐形腐败。
这些问题犹如“牛皮癣”,一旦反弹将严重损害党群关系。全市上下务必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深刻认识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一阵风”,而是“永远在路上”,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攻坚战。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三个聚焦”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此次学习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重点在“学、查、改、建”上持续发力,做到“三个聚焦”。
(一)聚焦“学深悟透”,筑牢思想防线
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学习入脑入心。
理论学习要“深”。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开展“原原本本学条例、逐字逐句悟精神”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精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结合《纪律处分条例》开展对照检查;依托“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展1次专题研讨,通过“领导带头讲、党员轮流谈”深化理解。
红色教育要“活”。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教育课堂,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纪念馆、瞻仰烈士纪念碑,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讲述红色故事”强化党性锤炼;开展“家风助廉”活动,通过家属共读廉洁家书、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警示教育要“实”。组织观看《警钟长鸣》等警示教育片,召开“以案为鉴”专题组织生活会,让党员干部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编印《身边案例警示录》,用“活教材”警示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二)聚焦“严查严改”,深化作风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以“零容忍”态度纠治“四风”。
专项整治要“准”。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操办婚丧喜庆、公款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车”等6类突出问题,重点查处“不吃公款吃老板”“电子红包收礼”“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开展“会所中的歪风”“酒桌上的交易”专项清理,净化党员干部“朋友圈”“社交圈”。
监督检查要“严”。实行“节假日必查、关键节点突击查、重点领域专项查”机制,组建明察暗访组,对高档酒店、私人会所、内部食堂等场所开展“地毯式”排查;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筛查异常消费记录、违规报销凭证,对发现的问题“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
整改落实要“实”。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清单化+销号制”管理,对整改情况“回头看”;对典型问题公开曝光,持续释放从严执纪信号,让党员干部看到变化、受到触动。
点赞 3
收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