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4年全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暨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浏览量:122     |      发布时间:2024-11-0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旗帜鲜明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由于受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农村不同程度还存在丧事大办显“孝顺”、婚事大过图“热闹”、余事泛滥讲“排场”、举债建房撑“面子”等陈规陋习,与乡风文明格格不入。近年来,**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改革创新,把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四种陋习”治理作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有力抓手,聚焦重点、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探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工作经验先后在《中国经济周刊》《**日报》《文明**》等媒体刊发。

健全四项机制,确保陋习治理“有章法”。一是健全组织机制。将陋习治理列为全县“一号工程”,坚持“三级书记”抓落实,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34名县级领导分片包抓机制,印发工作方案,明确治理重点、治理标准、治理方法、治理步骤、治理时限,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交流会等多种方式,上下联动、城乡一体推进陋习治理。二是建立“144”治理机制。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原则,逐步在全县247个村(社区)全域推进。各村(社区)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契合实际的1个村规民约、4种陋习治理标准、4种陋习管理办法,划定“人情上限”,规定“操办红线”,落实“责任底线”,召开群众大会表决通过,确保陋习治理有章可依。三是建立宣传引导机制。采取群众会、院落会等方式,广泛宣传陋习治理标准,开设《陋习治理》专栏,全县各级开展“陋习治理大家谈”100余期,拍摄《一分都不能少》微电影4部,在30个村(社区)建立移风易俗文化长廊、“孝德文化一条街”,走村入户为群众发放口袋书、宣传画、倡议书等25万余份,让群众心中装下标准,共同遵守执行。各镇村通过大屏、彩页、“村村响”广播、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方式,集中“点赞”移风易俗,“吐槽”大操大办,形成褒扬新风良俗、反对陈规陋习浓厚氛围。四是建立督查指导机制。将陋习治理工作纳入各镇办、各部门意识形态、文明创建、文明实践考核之中,列入全县重点督查范围,坚持“月督查、季通报、年考评”,通过听取专题汇报、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稳步推进陈规陋习治理。

突出四个引领,推动陋习治理“全方位”。一是突出价值引领,让“新思想”改变“旧观念”。依托“理论讲堂”“院落会”等阵地,组建“移风易俗宣讲团”“百姓宣讲队”430支,发挥292名文明实践宣讲师的作用,利用群众农闲时机,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开展陋习治理、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宣讲2000余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持续引领乡风文明。二是突出服务引领,让“新风尚”取代“老传统”。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实行事前提醒、事中服务、事后评议。事前,摸排群众婚嫁、建房情况,当面提醒操办规格;事中,由红白理事会成员担任“大总管”,主持婚礼、丧葬等事宜,推行“文明礼堂集中操办”“一家办事全村帮忙”模式,推广“公益喇叭”服务,为群众免费提供送电影、送节目等服务;事后,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评议,对评定为“好”等次通报表彰、上红榜,对评定为“差”等次进行通报批评、上门提醒。目前,全县建成文明大礼堂6所,免费为群众主持婚礼、丧葬事宜600余场次,开展道德评议741次,集中评议群众8000余人次。三是突出文化引领,让“新文化”助推“新风尚”。坚持以文化人,注重打好“文化优势牌”。深入挖掘富有**地域特色、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群众喜好,围绕“治理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主题,编撰排演具有“泥土味”的静板书、小品、快板、戏曲及各类文艺作品25件,走村串巷为群众送戏曲、送文化、送电影1320余场次,用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文化引领群众自觉参与移风易俗。四是突出示范引领,让“好典型”引领“新乡风”。以党员干部、村组干部、公职人员“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争当陋习治理的先行者、推动者、示范者。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公婆”“移风易俗示范户”等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今年以来,全县共评选出“好媳妇”358名、“好公婆”421名、“移风易俗示范户”678户,并进行了集中表彰,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向好。

点赞:

收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