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317 | 发布时间:2024-08-01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互通、齐抓共管的抓乡促村机制,坚决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截至目前储备村级后备人才1506名,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和村级换届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盯紧“人”,压实四方责任。一是市县书记以上率下抓。市委坚决扛牢抓乡促村主体责任,市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育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六个一”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在市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我市组织工作会等会议上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并率先示范遍访所有乡村,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工作落实。二是组织部长统筹调度抓。研究审定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计划,召开专题会、调度会、观摩会,不定期向县乡党委书记和县委组织部长谈话提醒、书面提醒,全方位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村(社区)“十有”工程责任,为村干部安心工作创造了条件。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中,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近600万元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率先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三是乡镇书记靠前抓。深入开展乡村人才大起底,乡镇层面进一步健全培育选拔、教育培训、跟岗锻炼、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并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致本地大学生一封信等方式,激发了优秀人才回乡积极性。党委书记全过程参与综合研判、摸排把关、培养联系和动态调整,确保高质量建好“一村一册、一乡一库”村级人才库。四是村支部书记具体抓。通过加强日常管理、跟踪培养,手把手传授经验,推动后备人才在产业发展、矛盾调处等一线经风雨、长才干。
二、强化“育”,汇聚三方力量。一是强化包联力量。建立领导干部“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推动35名市级领导联县包乡、115名县级领导联乡包村、417名乡镇干部联社走户、273个市县直单位联姻结对,全程参与人选摸排、分析研判、审核把关和联系帮带。二是强化部门力量。制定《我市村级后备人才培育工作有关部门单位职责清单》,建立纪检、组织、政法等17个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村级后备人才10种负面情形,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会审把关,做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现问题的人员及时取消或调整。市县组织、党校、农牧等部门将入库人才全部纳入培训计划,推出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多部门联动培育、多岗位实践赋能,助推村级后备人才练就“真功夫”。三是强化驻村力量。建立驻村工作队与村级后备人才“一对一”帮带关系,对其储备、选拔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帮带和管理,手把手帮助迅速进入角色、加快成长成熟。
三、抓牢“管”,健全三项机制。一是建好“选人”机制。聚焦乡村振兴现实需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党性强、带富强、理事强”等标准,制定《我市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育人选正负面清单》,建标立制、选好后备人选。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要求,采取内选、外引、回请、下派、跨村任职等方式,高标准选派255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二是建好“管人”机制。把村后备人才培育作为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排查的重要参考,全面推行“1+4”导师帮带机制,确保帮带管育同频共振。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台账式”动态管理和季度性研判机制,先后将25名后备人才调整出库。结合村干部年度考评、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强化日常跟踪评价和年末评议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做到“三个优先”,先后将119名村级后备人才充实进村“两委”班子,165名发展为中共党员。三是建好“用人”机制。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列席村“两委”会和实职锻炼制度,在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培养选用上,35名大学生后备人才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1名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138名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员,71名到村级产业发展、矛盾调处、村庄整治等一线岗位实践锻炼,全过程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全面熟悉村级各项事务。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