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36 | 发布时间:2024-06-16
第一篇:探索“三化”模式,推动党员教育见行见效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经常性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内容本土化、平台多样化、体系科学化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推动党员教育见行见效。
一、盘活三大资源,实现教育内容“本土化”。一是建好师资库。从机关、农村、学校等不同领域择优储备区级党员教育讲师30名,推选市级党员教育讲师8名,择优选准师资,动态管理师资,科学运用师资,选派代表参加省级“书记龙门阵”主题坝坝会录制和市级“支部书记微党课”擂台赛,荣获三等奖。二是打造教学点。依托全区各类教育资源,打造赵一曼故居、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赵一曼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基地”4个,借力全国宅基地改革、全省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打造龙兴、高桥等乡村振兴“绿色基地”12个,高标准建成区智慧治理中心等基层治理“蓝色基地”42个,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座谈、实践体验等方式,开展“三色教学”2.8万余人(次),确保教育内容既有“党味”,更有我区“乡土味”。三是开发精品课。把电教制片作为加强党员教育重要抓手,在主题、摄制、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树立精品意识,突出本土特色。制作《水库村的致富秘诀》随手拍被共产党员网、四川观察等中省信息平台刊载,拍摄《传承一曼文化汲取红色力量》党员教育电视片被共产党员网刊载。指导制作《水库村的致富秘诀》《党建赋能“翠”炼国资担当同“屏”共振服务改革发展》等7部党课微视频在全市组工“党课书房”专栏展播,撰写精品党课文稿10余篇。
二、用好三种方式,实现教育平台“多样化”。一是党校课堂系统学。将乡村振兴讲习所、区委党校作为理论知识宣讲、开展党员教育的主阵地,举办基层党员轮训班、组织系统信息调研工作专题培训班等,设置党的理论知识、革命传统、形势政策、知识技能、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等模块内容,依据不同类别党员,从内容库中选取对应内容,增强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二是云端课堂广泛学。依托“我区先锋”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党课书房”“主题教育有声书”“学思践悟”等专栏,打造“指间微课堂”,及时推送政策解读、时政热点、党务知识等重点内容500余篇,联合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向北京、重庆、绍兴等21个流动党支部、服务站推送“一曼精神”等学习专题25个。三是一线课堂引领学。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非遗民俗馆等场地,在基层打造10个“党课书房”实体阵地,邀请上级领导、专业师资等驻点授课60余期,组织50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就近现场参学,打通基层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
...
第二篇:做实“选育管用”各环节 着力育优建强党员教育师资队伍
近年来,我县坚持从县内县外、多领域、分行业选聘党员教育师资,通过做实“选育管用”各环节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县党员教育师资队伍管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教育培训需求。
一、多渠道“选”,壮大师资力量。一方面,通过在县外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政策宣讲、领导推荐等,围绕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等7个专题内容,广泛收集学术精、口碑好的专家学者、省市及周边党校的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名单,建立县外师资名录100余名。另一方面,通过在县内组织推荐、党员自荐、党课比赛等方式,从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党校教师、县委宣讲团成员、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等群体中,遴选70人纳入县级党员教育师资库,组建特色产业讲师、志愿讲师和老党员讲师三支特色师资队伍。
二、全方位“育”,提升师资能力。一是定期组织讲师举办教学比赛、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集体打磨课程等教学研讨活动,强化讲师之间的学习交流,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每期课程培训结束后,跟踪收集学员学习反馈,及时改进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不断完善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二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师资综合素质和授课水平。邀请省州专家、讲师及相关业务部门骨干围绕讲师备课及授课内容、技巧等方面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授课水平。同时结合省、州的调训要求,推荐、选派教师参加省、州调训,不断“充电蓄能”,更好的提升教育培训的水平。截至目前,共选派专(兼)职教师参加省州调训38人次。三是建立“传、帮、带”的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支接地气的兼职讲师。在县级层面,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师资资源优势,结合县委党校讲师联系包保乡(镇、街道)党校机制,帮助和指导基层培养兼职讲师,不断增强授课能力。在基层,各乡(镇、街道)党校结合本地党员、干部资源优势,引导和鼓励其积极参与党员教育事业,通过理论培训、技能培训、试讲锻炼等方式培养兼职讲师。
...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