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0
发布时间:2025-04-12
以规为矩强党性 以行践诺护初心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践思考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党中央部署开展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对作风建设“生命线”的再校准,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再叩问。通过近期系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唯有将“守规矩”融入政治基因,把“惠民生”刻进行动自觉,才能在新征程上答好“赶考”答卷。结合工作实际,谈四点体会:
一、把“规矩意识”铸入灵魂,在“知与行”的统一中站稳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对党员干部而言,规矩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从近年查处的案例看,凡是突破纪律红线的干部,往往始于规矩意识的松动。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把“讲规矩”作为政治自觉的首要标尺:
以“理论清醒”筑牢规矩根基。坚持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作为案头卷,建立“专题学+融入学+实践学”机制,尤其针对分管领域“项目审批流程”“资金使用规范”等具体业务,逐条对照规定找偏差、补漏洞,真正把“文件要求”转化为“操作指南”。
以“自我革命”锤炼党性纯度。定期开展“作风体检”,聚焦“是否存在会议发言‘穿靴戴帽’”“调研走访‘挑点看景’”等隐性问题,建立个人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在刀刃向内中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底色。
二、把“人民立场”扛在肩上,在“情与责”的交织中厚植为民情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去年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进度慢”“政务服务窗口排队久”等问题反映强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决“急难愁盼”的力度上。
以“民生清单”倒逼作风转变。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物业纠纷调解难”等问题,牵头建立“民生项目领衔制”,每人认领2-3个硬骨头任务,实行“进度公开、效果晾晒”,用“群众满意度”替代“自我评分表”。
以“一线工作法”提升服务精度。推行“领导干部驻点日”制度,每月至少到村(社区)蹲点1天,面对面收集群众诉求,现场会办“充电桩布局”“老年助餐点建设”等民生微实事,让政策落地更有“烟火气”。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