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7
发布时间:2025-04-07
第一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怀鼓励为强大动力不断提升关工委组织的战斗力——XX区关工委主任
我发言的题目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怀鼓励为强大动力,不断提升关工委组织的战斗力》。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区一个社区,亲切接见“五老”志愿者代表,并鼓励大家“要继承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精神”。这些年,我们始终以总书记的关怀鼓励为强大动力,以贯彻落实中办46号文件和市委两厅18号文件精神为契机,以“五好”关工委创建为抓手,坚持以党建带关建,努力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关工委自身建设和工作水平。
一、坚持党建统领,为关工委工作提供根本保证。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出台了《XX区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和市关工委的统一部署,我们与区委组织部紧密配合,率先实现了全区关工委功能性党组织的全覆盖,建立功能性党组织119个,做到了哪里有关工委,哪里有“五老”队伍,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证作用,关工委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开展青少年主题活动达2138场次,有约3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到红色故事宣讲团,保持了8年零犯罪社区的成果。
二、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关工委的战斗力。为全面提升关工委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从三方面入手,健全关工委组织。一是配强班子,就是配强区--街道--学校、社区关工委三级组织领导班子。区关工委层面,领导班子成员由15人组成,主任1名,由正局级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4名,由副局级老同志担任,副主任10名,由驻会处级老同志和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街道、系统关工委层面,主任由在职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由退休老同志担任。学校、社区关工委层面,主任由在职党委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由退休老同志担任。二是充足人员,区关工委驻会人员达到10人,街道、社区关工委组成人员都在5人以上。三是,设立办事机构,区关工委设立9个工作部门,包括办公室、秘书处、组织工作部、宣传工作部、五育部、五爱社区工作部、五老和青少年关爱工作部、普法工作部、宣讲团。这样,领导班子强、工作力量足、组织保障有力,关工委的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丰富多彩。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关爱青少年的主力军。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五老”队伍,我们把加强“五老”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着力建立两项制度、搭建两个平台。一项制度是,补充退出机制。我们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对即将退休人员,实行预约谈话,推荐其加入“五老”队伍,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仅去年,全区就增加“五老”人员近200名,总数达到3580人。对一些年老因病不能履职尽责的,也同意及时退出,从而保持“五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另一项制度是,关爱激励制度。落实驻会“五老”的工作补贴,对“五老”骨干在重阳、春节进行慰问,帮助“五老”解决就医、生活存在的困难。评选表彰先进,去年表彰了44个先进集体、130名先进个人,激发了广大“五老”的工作积极性。搭建的一个平台是“五老”团队。区关工委有一支由49名“五老”组成的宣讲团,街道、社区有文化、科学、艺术、体育等各类“五老”团队192个,参加人数近万人。另一个平台是“五老”工作室。全区各级关工委实现了“五老”工作室全覆盖,共建立122个。在普遍推动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有特殊贡献、特殊专长、特殊技能的品牌“XX工作室”、“XX工作室”、“XX工作室”等,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在组织建设上,虽然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仍有差距和不足,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学习先进、扬长避短,推动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二篇:“家门口”实践营助推协同育人新格局——XX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在市关工委、市文明办指导下,XX区XX社区积极探索“五爱”教育工作模式,整合社区、社会及学校资源,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打造未成年人特色活动项目——“家门口”的实践营,推出创新型思政课、公益课堂、户外实践和能力提升训练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各项综合能力,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建立“社会组织生态圈”,打造“家门口”实践营
针对辖区居民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孩子孤岛式成长”焦虑、社会实践匮乏、社交能力软弱等困境,XX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力量、整合专家资源、强化志愿服务,深耕规范、多样、有实际意义的研学活动,打造“家门口”的实践营特色品牌。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发力和带动,实现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探索社区跨代志愿者挖掘和培育,吸引更多年轻家庭参与社区事务,让青少年学生参与到活动策划中来,激发他们自立、自主和自我管理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先后孵化出“向阳小志愿者服务队”、小海棠话剧社、“家门口”的家委会等多个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激活社区内部潜在资源,创建自我增值、自我强化的社区发展模式,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生态圈。
二、“社区+高校”集智聚力,提升“五爱”教育专业化
将高校资源与社区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社区+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共同培育“小鲤智家”大学生服务团队。依托高校XX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共同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与通识教育课程包,打造第二课堂实践基地,涵盖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等六大领域,构建“文化教育+实践成长+家庭赋能”的立体化服务矩阵。目前已经完成综合能力提升实践营6期36场、同思共想读书实践营9期、体育素养提升实践营3期24天、小鲤鱼看世界——“行走的思政课”XX站、XX站2期。并发布实践成果《小蜜蜂的实践日记》6期、不同年龄段阅读能力数据9期、不同年龄段体能测试数据3期。利用高校科研项目,开发社区托管、能力实践营、红旅等平台支持开展思政教育、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类实践项目,通过推动产学研联合发展,利用大学的研发优势,实现社区家庭教育内容的高度专业化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化。
三、探索“公益+市场运营”模式,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建立“免费基础服务+积分兑换进阶服务+低偿特色服务”三级服务体系。通过“公益+市场运营”的模式,实现收益反哺,完成社区服务项目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促进社区公益基金发展,实现社区服务项目的自我持续和资金回流。有效缓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费不足、专业不够,不能满足居民多元需求的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让社区“五爱”教育工作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XX社区“家门口”的实践营已经成为社区青少年喜爱的“聚集地”,社区居民安心的“托娃所”,志愿服务的“实践站”,社区治理的“能量场”,各类资源的齐聚助力、融合共享,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家庭更和谐,居民生活更幸福。
第三篇:充分发挥社区关工委党支部的职能作用推动“五爱”教育阵地提质增效——XX社区关工委主任
XX社区是XX区XX镇最大的农民还迁新型社区,居民来自10个村、5200多户、10300多人,其中青少年1000余人。社区关工委功能性党支部自2021年5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战斗堡垒”的职能作用,着力建好用好社区“五爱”教育阵地这个培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线教育阵地”,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明显,受到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好评,多项工作得到上级的表彰,先后获得全国“青春行动”示范社区、XX市“五爱”教育示范阵地、XX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近20项全国及市级荣誉。
一、着眼整合力量,动员组织更多资源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社区关工委党支部坚持从两个方面搞好组织协调,不断壮大队伍,拓宽渠道,融合资源,形成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整体合力。一方面,以社区“五老”骨干为主体,吸引凝聚更多的“五老”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关工委由原来的十几名“五老”,发展扩大为108名“五老”组成的关心下一代队伍,他们用各自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知识,为青少年提供思想引导、学业辅导、艺术指导、心理疏导,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另一方面,拓宽视野,善用资源,加强与社区周边单位共联共建,积极与镇域内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将科普、法制、公安等资源引入社区教育阵地,先后开展“法治进校园”“安全知识进校园”等活动20场次,开办心理健康讲座、兴趣培养等课程56场次,覆盖学生7000余人次。
二、着眼“五育”并举,构建有效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平台
我们坚持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入社区关心下一代的阵地平台建设和工作平台建设之中。
在阵地平台建设上,8000平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5000平米用于“五爱”教育阵地建设,开设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家长学校等15个功能室,设置了学雷锋素质提升教育馆、科普馆等7个体验教育馆,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的基本要素。为了用好这些设施,党支部为每个场馆选派有专业特长“五老”现场指导辅导,帮助精心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教育阵地综合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这22个“室”、“馆”不仅服务本社区,也对与XX社区“共建”的相关学校开放,还成为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高校学生的实践阵地,先后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活动230多场,受众6000多人次。
在工作平台建设上,我们坚持“三个面向”发挥“五老”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一是面向广大青少年的普遍需求,成立了红色宣讲团、文化传承团等5支“五老”团队,红色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30多场,受众青少年达3000多人次。二是面向个别青少年的不同需求,设立了“丰达范儿DIY”“五老”工作室,为青少年提供学业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服务。三是面向整个社区发展需要建立“五老说社区”线上平台,鼓励“五老”随时对青少年成长和社区建设建言献策,已收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近百条。
三、着眼提升质量,打造创建孩子们喜闻乐见、具有社区特色的工作品牌
我们在抓好整体工作和建设的基础上,注重突出社区特色,创建工作品牌,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关工委《“乡”味国学,香“益”万家》项目趋于完善、形成品牌。这个项目将中华民族传统国学与XX社区“孝亲”文化相结合,以“孝亲”文化为精神核心,设置国学、国艺、非遗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五个方面的重点课程,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每周安排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近五年来开展活动506场,受众近万人次。特别令人欣喜的是,社区“孝德少年”志愿服务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壮大,由起初的几名孩子发展到今天的48名孩子参加,它们专注帮助社区老年群体,传播孝道文化,爱心捐助社会残疾人,还结合传统节日做手工活动,用小手包的粽子、饺子慰问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全社区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良好风气不断浓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传承、延续、发扬。
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加倍努力,为“五爱”教育阵地提质增效、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以实效铸魂育人以创新赋能成长——XX街道党工委书记
我是XX区XX街道党工委书记**,非常荣幸能在此次推动会上汇报XX街道“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情况。自阵地建设工作启动以来,XX街道坚持“立德树人、资源整合、特色引领”的工作思路,聚焦阵地建设、资源整合和实效提升,全力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坚实平台。
一、聚焦阵地建设,在加强组织保障上强统筹
坚持将“五爱”教育阵地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规划、资源和资金保障。一是提高认识,夯实基础。近年来,XX街道抓牢民心工程这一载体,以拓展和提升为主线,累计投入资金350万元,建成“五爱”教育阵地15个,为孩子提供“家门口的育人实践课堂”。二是拓展融合,完善矩阵。将阵地向公共文化空间延伸,整合村史馆、文化长廊等公共设施,设置榜样人物展、家风家训墙、青少年书画作品展区,打造了党建、消防、医疗、天文等9个沉浸式主题阵地,形成“五爱”教育阵地圈。三是提质升级,打造标杆。因地制宜高质量推动阵地建设,利用光影、VR场景等技术手段,精心打造的凌庄子和XX村史记忆馆等2处“五爱”教育阵地,获评XX市示范阵地。
二、聚焦人员力量,在资源整合融合上求突破
用“小阵地”撬动“大资源”,借助辖区各类资源,推动“五爱”教育工作不断深化拓展。一是整合“五老”队伍资源。广泛吸纳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等加入“五老”团队,全街活跃在“五爱”教育阵地的“五老”人员超过150人。打造陈子文“德育润心画笔绘文明”工作室,15年免费为青少年开展公益美术课堂,结合建党百年、“争做文明有礼XX人”等主题制作百米长卷3幅,推动“五育”工程在基层阵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整合驻区高校资源。与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青春合伙人”志愿者团队,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聘请美院教师等开展周末公益课程,精准对接青少年发展需求。三是整合社会机构资源。联动辖区医院、文体培训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形成协同机制,与辖区内消防支队、中医一附院等开展共建“五爱”教育阵地职业体验基地,不断增加“五爱”阵地辐射范围。
三、聚焦实践活动,在发挥阵地效能上出实效
以“一社区一品牌”为目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品牌,推动“五爱”教育与基层治理融合。一是突出实践底色,厚植家国情怀。用足用好属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烈士王家连故事等红色资源,开设“村史里的家国情”主题课堂,成立青少年红色志愿宣讲团,与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开展中小学思政宣讲,打造“校馆双师课堂”。二是打造实践品牌,扩大活动影响。各社区阵地积极推动常规活动提质升级,逐步形成了“多彩周末”“XX十月书画院夏令营”“向阳学社”等一些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品牌,活动多次被市级媒体播发。XX、XX等周末公益培训课已持续十几年,受到广泛好评。三是创新实践路径,深化角色转化。解锁各类沉浸式体验点位,组织青少年到桂发祥博物馆、海河牛奶工厂等实地参观,增强城市荣誉感。积极践行“争做文明有礼XX娃”、“小小志愿者进社区”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社区环境清理、关爱独居老人等活动,让青少年从受教育者变身奉献者。同时加强与社区书记项目结合,推出“留津少年派”等8个聚焦青少年书记项目,实现家校社协同,让青少年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连接者。
下一步,XX街道将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继续建好用好“五爱”教育阵地,推动阵地建设提质增效,实现全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水平。
点赞 3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