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33
发布时间:2025-03-23
有机会到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学参加XX市直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我深感荣幸。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使我收获满满,但归结起来最核心的是:培育党史工作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上海之行的见闻与体会
这些年,我先后四次到过魔都上海,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当然也有一些相对固定的印象。特别是这次有名师指导、同志切磋,我对于上海的认识更加深刻,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多元包容。处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总是海纳百川,不同肤色的人、不用语言的文化、不同形态的商业模式,在这里都能和谐共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这里融合、转化、创新,形成和美的社会文化形态。二是高质高效。这里寸土寸金,人们惜时如命,总是力争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最充分地抓住机遇,最高效的整合资源,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发展。我感觉,从技术、理念和效果上来看,上海可能都是国内新质生产力最发达的城市。三是开拓奋进。上海是建党之城、开放之城、创新之城,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这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教授讲的,网约车司机都可以创新接单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取得成功。总之,这里孕育着各种可能。在这里,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四是党的领导。我最后说党的领导,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上海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如果说,前面三点感受是表象的,则第四个感受是最本质的。上海的空气中透着的绝不只是金钱的味道,当最繁华的外滩响起《东方红》的钟声时,我意识到上海这方土地还充满着真理和信仰的力量。这一点,看过上海一大、二大纪念馆,观摩过陆家嘴楼宇党建和杨树浦“人人屋”之后,我更加坚信。因为党的影响已深入到社会的每根毛细血管,党的服务已传达到每个神经末梢,这才是摈弃了形式主义的坚强有力的领导。
二、抓好机关党建的思考与探索
通过这次培训,我结合单位工作实际作了认真思考。今后,我将从三个方面努力,持续提高室机关党建工作质量,为培育全市党史系统新质生产力、谱写XX党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党建工作力量。
第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扛牢机关党建政治责任。党建工作不易立竿见影,需要在细水长流中润物细无声。我将积极协助党支部书记,站在“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治高度,用心用情抓好室机关党的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升支部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着力正风肃纪提素能,积极争做“三个表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全国行业领先水平”提供坚强保障。具体而言,要在读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逻辑起点上,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精心谋划推动党建及其他工作,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定力和魄力,增强做好党建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保持正确方向,持续建强党员队伍。作为基层党支部,关键要在党员教育监督管理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党员单兵作战能力和支部整体战斗水平。政治建设上,要引导党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辨别“党大还是法大、党大还是人民大”的伪命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史观,将党组织的目标和人民的愿望有机统一,防范“好心办不了好事”的能力不足风险,避免掉入“塔西陀陷阱”;党员教育上,坚持政治理论与党史业务并重,灵活设置活动和形式,让党员有更多的仪式感、带入感、获得感。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抓好“躺平式”党员的教育提升,努力形成创先争优、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党员监管上,坚持做到又严又实、宽严相济,持续正风肃纪、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党员感到“工作有压力、思想没包袱”,激励党员敢担当、善作为。
第三,持续精准发力,做有温度有力量的党建。从需求和供给出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弄清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机关党员的所思所盼,找准党史工作的坐标方位和党史干部的优势特长,努力寻求党员工作输出和群众社会获得的结合点,用党建工作统领起来,从而提高机关党建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从管理和技术出发,应当加强绩效管理,创新党员组织形式,善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持,积极培育符合党史部门特点的新质生产力,为推动XX党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针对党史工作政治性、学术性较强的特点,努力将共产党员培养成党史专家、将业务骨干发展成共产党员,加强对党员荣誉和精神层面的激励;针对重大党史课题需要集中攻关的特点,将党员先锋岗、攻坚队设置在具体项目组上,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以加强沟通协调和力量整合;针对党史学习教育服务对象量大面宽的特点,主动利用新技术研究宣传党的历史,从而使真理和信仰的力量深入党员群众的心田,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建设生态城市汇聚强大合力。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