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81 | 发布时间:2024-10-07
第一篇
近年来,**市积极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健全政策体系、夯实养老设施基础、促进服务普惠高效,完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机制嵌入,健全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市政府印发《进一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将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作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能力提升、发展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等重点工程,并配套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失能老年人照护奖补政策。印发《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将为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照护、喘息、老年人能力评估、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养老服务纳入服务清单,着力破解失能老年人“照护难”问题。
设施嵌入,夯实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设施基础。推进设施标准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给**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的资金,对辖区9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按照名称、标识、外观、布局、功能、文宣、装修、材料、设备、运营“十统一”要求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摸清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服务需求,统一采购护理床、助浴、康复、医疗等设施设备,为居家上门服务提供保障。遴选35个交通便利、分区合理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打造床位在10张以下的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开展日间照料、全日照护、喘息等服务。截至今年8月底,已建成35个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建设嵌入式综合体,在全市范围内建设12家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打造助餐区、机构照护区、多功能区及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机构照护和居家上门服务。其中,有3家被省民政厅评为省级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
服务嵌入,促进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普惠高效。一是拓展服务对象。服务对象逐步由特困、低保等经济困难家庭的老年人扩围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收入组、中间偏下组人员中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努力实现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从兜底保障到适度普惠的转变。二是精准提供服务。依托市级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收集并综合分析失能老年人经济状况、家庭结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等基本信息,为失能老年人定制个性化服务内容,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标准、服务项目及服务机构。截至今年8月底,为失能老年提供上门服务40余万人次。三是精准实施监管。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对失能老年人上门照护服务开展服务派单、服务确认、服务回访等工作,实现服务信息可追溯、服务流程可监督、服务数据可交互的精细化管理。截至今年8月底,服务回访满意度达98.53%。
第二篇
**市聚焦特困失能老年人养老照护难题,探索创新“海螺姑娘”上门养老服务模式,线上线下相融合,有效提升特困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2020年以来,“海螺姑娘”累计为全市1147名特困失能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护服务27.4万人次,实现特困失能老年人由“兜底保障救助”走向“适度幸福供养”。
建队伍,满足照护需求。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海螺姑娘”居家服务队伍⸺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海螺姑娘之名,象征这个队伍的勤劳与美丽。全市22个镇街的居家服务站点,负责“海螺姑娘”的招募,并优先选聘与特困失能老年人同村(社区)品德好、可信任村民;对“海螺姑娘”开展专业化业务培训,统一配备工作服、工具包等。截至今年8月底,已发展“海螺姑娘”居家服务队伍75支,为特困失能老年人提供标准化、细致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优服务,提供多层照护。全市将特困失能老年人分成自理、半失能、全失能3个等级,分别为其提供每月17小时、45小时、60小时的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生活照料等“海螺姑娘”居家养老服务。在“海螺姑娘”居家服务队伍中配备专门的医疗服务人员,对特困失能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监测,提供日常医护服务,并建立电子医护档案。设立呼叫中心,开通特困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热线,实时接受“海螺姑娘”居家养老服务的咨询和预约,并在收到服务需求后,迅速调派附近站点的“海螺姑娘”在15分钟内开展服务,构建“你吹号我报到”15分钟智慧供养服务圈,全方位提升特困失能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严考核,保障服务质量。出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居家照料服务主体考评办法》,设立“海螺姑娘”服务监管中心,建设养老监管系统,自动生成服务计划和工单,对服务人员的位置信息、工单状态、服务时间、服务评价等信息进行实时跟踪记录。“海螺姑娘”服务后由监管中心人员逐一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情况,对回访中无法有效沟通或反馈问题的,及时安排入户走访,掌握服务开展的具体情况,并将服务评价结果直接与“海螺姑娘”绩效挂钩。每月对“海螺姑娘”居家服务队伍进行百分制考评,根据考核得分确定四个等级,作为经费拨付、行业评优、招标比选的重要依据。实行末位淘汰,做到严进严管,保障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
第三篇
**县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关切,围绕家庭照顾者专业知识缺乏、照护技能不足、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创新开展家庭照护技能培训,因需施策提升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提供多重支持减轻家庭照护压力,提高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质量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创新路径,开展技能培训。一是出台《关于建立养老护理领军人才工作室的意见》,建立11个养老护理领军人才工作室,采用“领军人才+团队”的模式,以高级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能手为负责人,医疗人员、专业社工为团队成员,围绕饮食照料、慢病管理、体征监测、辅具使用等护理知识和技能实操,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每周1次以上培训,提升家庭照顾者专业照护能力。截至今年8月底,举办培训2860余场次,参与培训的家庭照顾者达1.4万余人次。二是依托老年认知障碍社区干预试点创建,充分整合社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资源,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幸福忆站”,委托专业社会组织为家庭照顾者进行照护技能和心理疏导培训,有效增强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能力。2019年以来,已建成“幸福忆站”9家,累计开展活动900多次,服务家庭照顾者和失能失智老年人5000余人次。
因需施策,提升照护能力。一是依托县城乡一体“颐养智享”平台,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筛查评估工作,准确掌握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照料情况等基本信息,并为每位失能失智老年人量身定制照护服务方案,推送至其家庭照顾者手机端。截至今年8月底,已为全县1.9万多位失能失智老年人定制了照护服务方案。二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并同步通过社区公告、宣传册、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提高家庭照顾者对照护服务培训项目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确保培训的实用性和可及性。三是建立实践反馈机制,通过入户指导等方式,实地解决家庭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持续优化家庭照顾者的照护技能。
多重支持,减轻照护压力。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开展有关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社会资源利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科普活动,帮助家庭照顾者减轻心理负担。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举办活动37次,家属参与达1600多人次。二是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家庭照顾者转变为养老护理员,更好地为周边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照护服务和技能指导。截至今年8月底,共带动149名家庭照顾者转变为养老护理员。三是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照顾者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代际沟通、家庭关系调适和社会融入等个案服务,缓解家庭照顾者的压力。
第四篇
**市在中心城区试点基础上,于2021年印发家庭养老床位专项规范性文件,面向全市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使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
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失能照护政策保障。出台《**市养老服务条例》,专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章节,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等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提供法治保障。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全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管理办法》等多份配套文件,起草家庭养老床位地方标准,夯实失能照护服务政策基础。制定《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支持各区使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满足居家失能老年人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优化服务供给,创新“三入户”失能照护模式。依托“市―区―街镇―村居”四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构建“15分钟”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圈,形成嵌入式、综合性、多功能、普惠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在服务内容上,创新提出“三入户”居家养老模式:一是适老化改造入户。为老年人家庭进行地面防滑处理、加装安全扶手、无障碍通道改造等适老化改造,并根据老年人失能情况配置沐浴椅、坐便器、拐杖等老年用具。二是智能化设备入户。通过为老年人住所安装紧急呼叫器、语音或视频通话设备、无线红外探测器、生命体征监测带和门磁、烟雾报警器、燃气感应报警器等多种智能设备,24小时监测老年人生命体征、活动情况和服务情况,实现远程健康咨询指导和紧急援助。三是专业化服务入户。依托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村居颐康服务站、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个人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定期巡访等到户服务,并对家庭照顾者进行护理技能提升培训。
加强支持保障,推动失能照护供需精准匹配。建立全市统一的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结果由民政、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共享互认,作为制定服务方案和明确政府资助对象的依据,优先保障失能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加强政府支持保障,对为本市户籍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机构,经区民政局验收合格,可获得每床3000元的一次性建床资助;为照护需求评估为1~5级、自理能力评估为1级以上的本市户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可按照每人每月200~500元标准申领家庭养老床位运营资助。符合条件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对象或适老化改造家庭,可同时享受长期护理保险报销待遇、居家养老服务资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照料护理资助等。本市户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8类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可享受每人每月200~400元补贴,重度失能老年人在此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200元补贴,以增加养老服务的可及性。
第五篇
**区自2021年底开始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试点,今年在全区全面推开普惠型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977张。家庭养老床位对象中,半失能老年人占57%,完全失能老年人占41%。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便民可及。制定出台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指导清单、标准化工作流程和表单范本,指导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同时深化“五床联动”,优化家庭养老床位、机构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医疗病床和安宁疗护病床之间的服务转介、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医养康复需求。目前,全区共有8家养老机构提供普惠型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分布在6个街道,基本实现了“15分钟乐龄生活圈”全覆盖。老年人及家属可通过**市“随申办市民云”APP搜索“**养老”,查看全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情况,查找附近的服务机构进行咨询。各街(镇)、社区积极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政策咨询、机构推荐、服务介绍等工作,方便老年人了解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套餐可定制。普惠型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内容主要依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情况和服务需求而定。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先对失能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居住环境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安装报警“一键通”、心率监测、睡眠监护等智能设备。同时,以失能老年人的能力评估情况和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个性化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套餐,套餐费用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服务内容包含身体护理、居家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服务、临床护理等,满足失能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价格可负担。整合政策资源,将现有养老政策叠加到家庭养老床位之中,降低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成本:明确符合条件的困难失能老年人,可以保留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补贴,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支付难题;联动部分服务机构,打通支付渠道,支持老年人使用长期护理保险抵扣服务费用。同时,面向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机构增设运营补贴,凡养老机构和长者照护之家提供的家庭养老床位符合市级相关政策要求和规定的,可申请每床每月100~350元不等的日常运营维护补贴,最多可申请6个月,帮助服务机构降低运营成本,使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更加惠民。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质量有监管。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管。护理员每次服务都需要上门签到和退出打卡,录入服务内容,由系统自动计算补贴费用。区层面新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与管理平台”进行线上监管,并通过聘请第三方专家评估、服务质量电话回访、定期实地抽查等方式进行线下检查和督导,确保服务质量。健全完善服务质量综合评价连续不达标供应商退出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养老护理员列入“黑名单”,并对其所在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年度考核降级、扣减运营补贴等措施进行惩罚,确保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品质。
第六篇
近年来,**市以“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社会主办、市场运作、家庭尽责、保障基本”为原则,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共建设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2000多个,居家上门服务签约率达100%。
精准识别,摸底排查全覆盖。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印发《失能老年人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家庭养老床位管理办法》、《治疗性家庭病床医保支付办法》等配套文件,健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二是全面摸底排查。采用“大数据+铁脚板”的方式,对全市3.6万名困难老年人进行排查,确定有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需求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2013户。组织民政干部和12家老年人能力评估机构对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深入摸排,逐一登记在册、建立台账。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借助日常排查核对工作入户宣传解读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高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意愿。
精准施策,床位建设全签约。依据困难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情况和服务需求,一户一策制定建设方案,实现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上门服务项目全签约。一是科学制定建设方案。通过招投标程序,引入10余家专业企业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由专业团队入户评估老年人需求,形成一户一方案,对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步抓好工程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竣工验收监管等环节。同时,鼓励本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家庭养老床位上门服务签约工作。二是加强资金支持。抓住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机遇,在2098万元中央专项资金基础上,市县再配套资金4558万元。创新探索“养老+慈善”模式,市民政局指导市慈善总会开展“一米阳光·居家安养”项目,募集社会资金1461万元,专项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项目,引入审计验收机制,对改造完成的家庭养老床位进行全面验收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验收通过的予以结算建设资金。
精准管理,服务质量有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强化全流程监管,确保服务质量。一是确定专业服务机构。委托18家连锁养老机构,按照每人每月160元~300元标准,为已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5大类20项居家上门服务。明确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资质。二是加强全流程监管。设立市级养老服务综合调度服务中心,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调度、机构监管、数据分析等进行综合监管和全过程指导。三是加强智慧化赋能。推进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改造和智能设施设备应用,在家庭养老床位安装紧急呼叫按钮,为失能老年人配备智能床垫或智能手环,监测老年人健康指标,通过服务机构对预警信息实时定位、及时响应、快速处理,筑牢安全防线。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