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75 | 发布时间:2024-08-29
同志们: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9月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9月8日,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使生产力经济学研究进入新境界。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路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全面阐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一、从三个维度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可以从“新”“质”“先进性”等三个维度来理解。
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云计算等各类创新成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等元素,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较,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呈现全新质态的生产力,它在生产力上需求掌握新科技的新型劳动者,这些劳动者未来也将成为第一梯队人才。在生产资料上需求数字智能化设备等新劳动资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带来新业态,数字技术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精准营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更加自主化和协调化。以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维度。新业态带来的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比传统行业更具竞争力。这些新赛道、新要素、新业态会推进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新质生产力会加速技术迭代,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质”则体现为新本质、高质量、高品质、“质”优势等四个方面的要求。以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要求新的高质量生产力必须与传统生产力有根本的不同,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创新驱动代替传统要素驱动,并以此为核心驱动力量。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对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对生产力的认识进行了新的深化。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对信息化产品、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新质生产力必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质”上来说,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及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基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求新质生产力必须服务于构筑“质”“量”并重的新发展格局下国际竞争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性”体现为科技原创性、结构和内涵的先进性。新质生产力是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都是以科技革命为主的生产力。从唯物史观出发,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既是先进生产力优先发展的过程,也是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当关键性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发生质变时,必然引发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变革。在这个背景下,先进生产力是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形成的。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它是先进生产力。它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经过量的不断积累后产生的质变结果,而且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紧密相连。从本质上说,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通过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结构和内容上也要体现先进性。新质生产力需要在要素结构、技术结构、企业规模结构、管理结构、产业结构等结构上体现先进性。结构的改变往往可以产生巨大的结构变革效应,促进生产力发展。通过以新型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可以产生要素结构效应,通过科技创新等技术变革可以推动创新发展,通过发展先进产业集群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可以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同时,新质生产力需要在认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分工与协作等内容方面体现先进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既是认识问题、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达成与之相适应的发展共识,创造性地推进知识生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形成国内和国际市场等分工协作高效互动、循环顺畅的再生产体系是进一步体现其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当前世界进入了一个创新密集型时代,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让我国在全球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美国利用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需要,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加征关税和技术封锁等手段,起到限制中国发展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旨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技术为依托,这些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且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有通过落实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基础、发展未来产业,我们才能充分利用颠覆性技术的潜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十四五”末期要实现向高收入阶段迈进。定性分析的背后有量的逻辑,也就是有量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达成需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对经济要求的量的发展来看,有三个阶段性目标:
一是到“十四五”末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迈进或者稳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高收入阶段的起点是世界银行1987年规定的6000美元这个标准,现在应该在13000多美元水平之上,但是我们也知道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稳健跨越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达到起点值之后,要达到高收入阶段国家的平均值,比起点值还要高出20%~30%,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平均值的水平实际上是逐年提高的。以2020年的收入水平看,80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的平均值是在15000多美元以上。按照这个标准,以2020年为基数,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是10500美元,按汇率折算的话,从10500多美元要达到15000多美元,我国“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至少要达到5%以上,那么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要实现这个年均增长率需要付出艰巨努力,特别是由于前两年疫情叠加,全球经济仍然处于恢复中,基础仍然不够牢固,加之地区热点冲突频发、不断升级,后两年要达成预期目标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二是到2035年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在2020年人均GDP的平均水平大体上是在25000多美元,我国要实现这个目标,GDP总量就要翻一番,平均增长率要达到4.73%,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潜在的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在4%左右,达不到GDP总量15年翻一番所要求的4.73%增长目标,阶段性目标达不成就难以达成最终目标。
三是到21世纪中叶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在人均GDP的水平上,我国就要赶上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当代世界全部发达国家平均的人均GDP水平,2020年这个平均水平为47000多美元,也就是说我国从2020年的10500美元达到47000多美元的话,GDP要翻两番,那么年均增长率要达到4.6%。目前来看实现上述目标依靠传统生产力都面临现实困难,存在巨大差距。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从理论角度看,就是通过颠覆性科技创新改变传统生产函数,形成新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实践角度看,核心的问题就是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新质生产力才可能实现这些目标。
三、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双碳”目标
由于约束条件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达成要求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首要任务,也就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发展的约束条件发生变化,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根本性约束。
...
(奋书文库官网首发)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