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14
发布时间:2024-05-20
第一组:敬民篇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民齐者强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爱人利物之谓仁
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第二组:为政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不畏浮云遮望眼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官之至难者,令也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郡县治,天下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
第三组:立德篇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为官避事平生耻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廉不言贫,勤不道苦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德不孤,必有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第四组:修身篇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
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天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满招损,谦受益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徳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天下之本在家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君子义以为质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第五组:笃行篇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一勤天下无难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之非艰,行之唯难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牡丹花好空入目, 枣花虽小结实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虑善以动,动惟厥时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知行相资以为用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第六组:劝学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
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凡菱笋、鱼虾,从水中采得,过半个时辰,则色味俱变;其为菱笋、鱼虾之形质,依然尚在,而其天则已失矣。谚云:“死蛟龙,不若活老鼠。”
文者,贯道之器也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
第七组:任贤篇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不拘一格降人才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尚贤者,政之本也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第八组:天下篇
计利当计天下利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天高任鸟飞,大海凭鱼跃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
第九组:廉政篇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公生明,廉生威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君子之交淡如水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诛一恶而众恶惧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群臣朋党,则宜有内乱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十组:信念篇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位卑未敢忘忧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登山登到高峰后,万里舆图顾盼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第十一组:创新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
不日新者必日退
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轻关易道,通商宽农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
第十二组:法治篇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法者,治之端也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
第十三组:辩证篇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睫在眼前犹不见
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逝者如斯夫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
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事不凝滞,理贵变通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
独阴不成,独阳不生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相通则共进 相闭则各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
致广大而尽精微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卒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操其要于上”,“分其详于下”
第十四组:生态篇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东风随春去,发我枝上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圣人之初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第十五组:外交篇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国虽大,好战必亡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
礼之用,和为贵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