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224 | 发布时间:2023-11-22
第一篇:乡镇党委书记“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
同志们:
按照县委、镇党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相关部署和安排,此次研讨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四下基层”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制度方法以及典型案例等进行学习。刚才,大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下面,我就结合近期所学和大家的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简称“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地委工作期间亲自倡导推动的一项工作制度。“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彰显群众路线鲜明特征,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解决好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等问题,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拥护和衷心支持。
一、要准确认识“四下基层”思想精髓,掌握群众工作的思想武器
“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解决好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等问题。
“信访接待下基层”,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应把工作做到基层,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主动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非常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并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以此为开端,逐步形成“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信访接待下基层”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实现了信访工作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了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现场办公下基层”,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首创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他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现场办公下基层”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调查研究下基层”,从机关大院到基层一线,着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正确主张和科学决策只能“从群众中来”,只能来自群众的伟大实践。“调查研究下基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之中,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下基层”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使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由一般号召到面对面宣传,着力教育引导、组织动员群众。“到群众中去”,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习近平同志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坚持一般和个别、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真正实现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准确把握“四下基层”丰富内涵,把准群众工作的目标方向
(一)“四下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随着形势发展,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特点、新挑战,这对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工作。通过“四下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到群众困难比较多、意见比较大的地方体察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老百姓解决出行、教育、就医、就业等具体问题,成为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实践证明,践行“四下基层”制度,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二)“四下基层”是理清思路、科学决策的现实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在科学决策、政务透明、信息公开等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只有通过“四下基层”,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摸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进行科学决策。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都是在“四下基层”中了解真实情况、汇集民意民智、科学民主决策的结果。实践证明,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基层群众中获取真知,是党和政府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三)“四下基层”是转变作风、锤炼干部的有力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和前提。通过“四下基层”,让干部到农村一线去,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全面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在开展村情调查、向群众宣传政策、为群众排忧解难过程中,既加深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又提升了调查研究、群众工作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很多干部,都在一线得到了锻炼,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实践证明,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让干部在乡村一线干中学、学中干,提高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有助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顺应群众的期盼。
(四)“四下基层”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有效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广大基层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增强了学习、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也减少了由于素质低、工作失误引起的纠纷。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化“被动”为主动,化“上访”为“下访”,边发现问题边化解矛盾,有效回应了群众的诉求,一批能解决的民生问题、初信初访及时得到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减少,群众满意率持续上升。实践证明,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了群众诉求表达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真正做到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继承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探索群众工作的创新方法
一要创新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从“声边”传到“身边”。作为乡镇一级,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末端“宣传官”,各位分管领导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和工作精神的首要位置,通过讲党课、宣讲等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活讲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整合资源,建立以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多层次、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员队伍,构建出“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先锋模范讲奉献、创业者讲创新、青年人讲传承”的基层理论宣讲体系。要紧扣“在哪讲、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久”关键环节,突出大众化宣讲、通俗化阐释,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土”味话语,用心、用情、用力传党音、润民心。
二要深入基层,把调查研究从“纸上”落在“事上”。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它不仅有助于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从根本上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利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党群关系。在本轮调查研究中,各分管领导要认真发挥好调查研究的作用,做好分管部门和联系村党员干部进村入组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加以分析归纳,形成可实施、好落实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并积极运用到建设乡镇各项工作中来。调研过程中要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持,带着问题“调”、探寻原因“查”、剖析问题“研”、解决问题“究”,把调研中未能发现的潜藏问题揪出来、复杂现象摆出来、破题举措定出来,让调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锦囊妙计”。
三要直面群众,将信访接待从“坐诊”变为“出诊”。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是检验党政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试金石”。各位分管领导要严格落实信访接待“一岗双责”,系统梳理分管部门、联系村(社区)的信访问题,主动深入矛盾一线,到矛盾信访最集中的地方去,察实情、化矛盾、解难题,着力解决各类信访事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真正做到“微小信访”不出村,“突出信访”不出镇。
四要主动作为,把群众办事从“会场”换到“现场”。“现场办公下基层”不仅有利于拉近机关与村(社区)、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更有利于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大家要结合本次现场办公,主动担当作为,将解决便民惠民利民的工作从“会场”搬到“现场”。大家要充分利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积极深入各村(社区),结合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工作,依托各村(社区)办公阵地开展现场办公,切实把利民之事、便民之举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做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办好事。同时,要结合本次现场办公,各党支部把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到工作最前沿,镇村党员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面对面听民意、察民情,不断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二篇:纪委书记“四下基层”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同志: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下面结合个人近期的学习、思考,围绕纪检监察系统正在开展的教育整顿工作,作交流发言。
一、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上世纪80年代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坚持把以解决群众吃饭、穿衣、住房问题作为摆脱贫困的工作主线,先后推动实施了连家船民上岸等“造福工程”等,这些举措暖人心、接地气、受欢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擦亮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成色。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3年11月16日《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他说:“我不到16岁就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农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知道人民愁什么、盼什么。从那时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人民中间让我觉得踏实,同人民在一起让我有力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我终生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朴实和话语,鲜明地道出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深刻体会“人民”二字的重要分量,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紧跟方向,紧盯目标,紧贴民心,不断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运用“四下基层”制度,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勇于担当,把传承践行“四下基层”与大兴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下”到基层去,“沉”出大作为。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更紧密地贴近人民大众,把传承践行“四下基层”与大兴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和伟大的斗争精神,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时他又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和纪律部队,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本质上讲是政治工作、民心工作,因此我们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始终做到公正公平执法执纪,爱民、为民、利民和惠民。落实在工作中,总体而言,就是以强监督”解民忧“,强震慑”暖民心“,强治理”惠民生“。具体来讲一是要胸怀”国之大者“,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不断强化政治监督职能。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国家关于一系列利民、惠民、富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实施精准监督,加强跟进监督,增强监督效能,大力整治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养老社保、农村乱占耕地违章建房等群众关注领域的腐败行为和群众身边的”蝇贪“和”微腐败“,坚决将国家的惠民、富民、利民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在”纠问题“上下功夫,强化惩治职能。对在”四下基层“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一查到底,坚决纠正,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用好问责利器,驰而不息加大正风肃纪力度。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整治基层群众反映的一系列庸政、懒政、怠政行为、避事、避难、避责行为、乱为、不为、慢为等问题。四是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砥砺”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扛牢”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五是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以机关开展的”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活动为契机,以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为主线,在调研上下足功夫,并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对调研中发现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制落实,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把”调研成果“化为”发展成果“。六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办实实在在的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在”转化“上下功夫,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服务人民的实绩实效,以实打实的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三、在“四下基层”中转作风、办实事,以优良党风政风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改进作风、为民办实事是“四下基层”的根本要求。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通过践行“四下基层”,塑造为民务实、踏实干事、不谋私利、弘扬新风正气,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一是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对照“四下基层”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战略高度,把“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做到转变作风,廉洁用权。自觉遵守《条例》,《准则》,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正风肃纪,律己达人。三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风清气正的班子队伍。四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到任何时候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人生信仰不变色;把甘于清廉、无私奉献,作为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美德来修为,积极树立新时代的新风尚。
各位同志,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牢记“三个务必”,认真践行新时期的党的群众路线,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纪检监察机关新篇章。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四下基层”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研讨发言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立足于“下”,根植在“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想践行好“四下基层”,就要走出“文山会海”,俯下身子到基层一线办实事,真正了解并把握民意、民心,用心用情感受这份“零距离”的“幸福”,从而践行好党的根本宗旨,凝聚起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磅礴力量。
在基层掌握情况,感受“倾听民声”的幸福。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从人民群众的宝贵经验中汲取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根本法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都应时刻牢记这一宗旨,并把它贯彻和体现到全部工作之中。坚持通过“四下基层”察实情、找问题,做到在基层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将此作为开展基层工作的出发点,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畅通民意诉求通道、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
在基层担当作为,感受“服务于民”的幸福。担当作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从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党员干部真担当、真作为、出实绩,中国共产党依靠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开启了伟大征程。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践行为民初心,树立先锋形象,埋下头、俯下身,以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的实干姿态落实工作、取信于民,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在基层解决问题,感受“为民解忧”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总书记以身作则、躬身力行,一以贯之深入基层调研,推动民生问题解决,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要在“下”字上用苦功、见真章,把基层一线作为自身发展进步的广阔舞台,锤炼过硬本领,吃透基层情况、把准群众疑难,争当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步步为营方能步步为“赢”,党员干部下基层必须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发力,一朝一夕用劲,努力用辛苦和汗水凝聚力量,用脚步和光阴丈量群众通往向往生活的征程,用行动和实绩创造成果。
在基层融洽感情,感受“党群同心”的幸福。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走向了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中国人民团结、友爱、坚强、自豪……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心民心一线牵,擘画最大“同兴圆”,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感悟“心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的核心要义,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想问题、看事情,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只有把好的“下访”经验做法转化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才能答好第二批主题教育中群众满意的“高分考卷”!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