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56 | 发布时间:2024-10-2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英才聚墨都”计划,推进产才融合创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形成英才集聚、产业兴旺的生动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谋实产才融合布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十大经济”发展需要,统筹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构建人才与产业系统集成的工作大格局。秉持系统思维完善政策体系。加大人才振兴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升产才政策关联性和整体性,横向上推动“十大经济”发展规划、新时代**人才振兴28条和创新发展30条深度耦合,在产业升级、人才赋能、创新驱动等方面协同发力,政策叠加形成放大效应。纵向上促进政策上下贯通、措施有机衔接,呈现协同推进、紧密有序的产才融通发展态势,推进“一行业领域一人才规划”。锚定产业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坚持高位推动产才融合,实行产才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三同步”工作法,推动项目、人才、资金同落地,打通全民招商与全民聚才线索征集渠道,“打包”推介产业和人才政策,打造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量化考核体系,积极举办域外招引活动,签约项目近百个,以商招才600余人。坚持需求导向优化聚才方式。做细需求挖掘,制定人才清单,综合运用本地培育、聘用成手等10项措施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煤炭、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引进人才300余人。做深需求优化,根据产业规划扩大人才认定范围,培养认定电商人才、乡村振兴人才、“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科研人才等新兴领域人才和梯队储备人才。做优专业选调,面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高校毕业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深入开展选调党政、专业技术、高技能和企业经营管理“四个一批”人才。
坚持融字当头,激发产才共生动力。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树立“融合”理念,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核心资源作用,推动不同要素相互渗透协作,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产才链条“环环相扣”。着力提升市校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教育、医疗、政法、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79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与北京大学签订教育培训合作框架协议,获授北大“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创业基地”。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建哈船碳材料研究院,技术服务石墨企业60余户。与东北农业大学对接签订合作协议,围绕品种技术更新、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生物质肥料等项目开展合作,广大农民在产才融合中受益。寻求价值共识,给予创新主体“靶向支持”。把准人才发展和企业成长“最大公约数”,实施“金鸡行动”科研项目,围绕重点产业相关选题,赋予人才经费支配权和科研路线决定权,引导企业跟投、转化项目成果,同步支持人才发展和企业成长。首批“金鸡行动”遴选项目8个,汇聚人才发展资金1.1亿元。促进人才共享,实现创新要素“水乳交融”。发挥**区位、产业优势,拓宽人才共享共用渠道,推动域内外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配置,最大化释放人才价值。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通过建设平台、项目合作、专题培训等方式引进专家人才。建立域内人才信息库,900余家单位共享人才资源,收录人才信息3万余条。制定**市“人才飞地”管理办法,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设飞地研发机构9个,共享域外人才300余名。绘制“域外人才地图”,吸纳域外高层次人才1300人。
点赞:
收藏: